close

活動時間:2018.02.07~09

天氣:台南居然下雨...

參加成員:我和gie兩隻亂亂走的傻鳥

路線行程:Day1:武廟→大天后宮赤崁樓開基武廟。Day2:奇美博物館泮宮孔廟→天壇(天公廟)~行程一直在變換,遇到下雨就改變目標。

 

看本篇的台南旅遊行程,會發現這兩個人在搞什麼啦!我們都亂逛看一些怪東西。台南行的起因好像是gie很賭爛她的尾牙要上台表演之類,她不想參加尾牙,我剛好要去台南出差,於是gie咬牙請了假,就說那我們去台南(陪我)出差兼玩耍吧!我們這三天行程,唯一有先預訂的就是奇美博物館和台江濕地行程,其餘都走一個到時候再看要怎麼玩的隨興路線。

2月7日早上抵達台南後,打算先把正事做完,畢竟是打著來出差的名義,先把工作完成就可以盡情玩樂啦~但是在前往工作的途中,發現會經過連得堂的路口,所以先轉進去連得堂買個煎餅,沒辦法,我就是很愛連得堂的傳統煎餅,平常日是不用排隊的,只是限量2包/人。餅乾早就在我肚子裡了,反正以前介紹過連得堂的煎餅。

DSC06050.JPG

 

11:40 完成工作後,要回到赤崁樓、武廟附近,畢竟附近小吃多。經過一間天主堂,本來路過就路過了(因為看到紅色的直覺以為是廟),騎過去後才反應,嗯~這間天主堂好像長得不一樣?又回頭進去逛。外表是很廟宇結構的天主堂...

然後還有一塊大大的肅靜立牌,直覺得我還去找有無迴避立牌。裡面我們隨意逛逛就沒拍照了,天花板、窗戶都是很中國式建築,不過中間是聖母像,中西合併的宗教場所,還蠻好玩的。

天主堂位於台南市中西區的開山路上

DSC06055.JPG

 

祀典武廟

來台南好像只要有時間,就會來武廟走一下,把它當成古蹟在逛。武廟主要奉祀關帝君,後方其他廳還有文昌、月老、觀音殿、太歲等,逛一圈基本配備(保佑)都有了。

DSC06064.JPG

 

武廟里的烏龜池,大大小小疊在一起。武廟內還有台灣第一間幼稚園的石碑哩!(位於六和堂)

DSC06065.JPG

 

站在正殿內往外看,人倫之至和大丈夫的匾額,尤其大丈夫最為著名,為乾隆59年(西元1791年)台澎丘道楊廷理所題,出自孟子: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也。

DSC06069.JPG

 

突然發現...咦?沒有門神,廟門是用門釘而沒有畫門神,中門這兩扇門各有72顆門釘(反正古時候都要是9的倍數)

DSC06071  

 

從武廟旁的小路往後走,就可以通往大天后宮,這條小路上也會有名產店、算命店、紅茶小攤等,然後我每次看到這間梳妝樓都會疑惑,門面很美,但是從來沒看她開過。查資料才知,梳妝樓原本是明朝宗人府遺址,經時代變遷後成廢棄民宅,後來大天后宮將其購地建屋後,現為媽祖的梳妝樓,雖然我路過幾次都沒看到梳妝樓開門,但裡面設置媽祖床、梳妝台、衣櫃、桌椅等,據說還有一座150歷史的鎮南媽專屬神轎。

DSC06072.JPG

 

大天后宮門口的廣場很大,這兩隻贔屭就分散在廣場兩邊,還常常被車子或旁邊民宅的其他物品擋住,我現在才發現這完整的2隻。無法一次入鏡只好分別拍攝他們,嗯~突然發現,他們長得不一樣耶!一隻是龍形,一隻是龜形,難道不是屭贔?只好趕快再上網複習一下龍的九個兒子長怎樣。印象中贔屭是長得像烏龜,那隔壁那隻像龍的是誰啦?欸!查了其他孩子的功能都不是坨碑的,所以這隻龍首龜身的還是贔屭,可能只是當初造型特別做不一樣的?

後來查到這2隻贔屭是信徒捐贈,難怪看起來蠻新的,不屬於大天后宮一級古蹟原本所配備喔!

DSC06134.jpg

 

我很少拍大天后宮的外型,一方面是本體大,從門前的廣場照常常受到阻礙,我去時天后宮可能有活動,廣場都搭起棚架,另一方面就是歷經整修,大天后宮看起來有點現代化...大天后宮的廟宇原址是明朝寧靖王府邸哩!下次來再好好拍照介紹大天后宮吧!(是說下次不知何時玩台南了)

大天后宮是台灣最早由官方興建且列入官方祀典的媽祖廟。

倒是都習慣跑來觀音殿後方的小花園,因為這個小花園的布置很...隨性?在石階旁有一隻石獅子(只有左邊一隻),妙的是階梯角落有一隻石青蛙,功能不明。對了,後面那塊長有一粒粒石頭據說是12萬年的天然水晶石,完全看不出來,就像普通庭院隨便放的一顆石頭造景...(順星元辰殿就是點各種燈的地方,光明燈、文昌燈、發財燈等等)

 DSC06074.JPG

 

然後紅磚道上放有另一隻像風獅爺的石獅子,不過這隻看起來像手工雕塑的,比較有年紀。風獅爺基座上還有繩子綁著旁邊的水桶,不覺得就是個很隨性的花園嗎?

DSC06075.JPG

 

大天后宮的廣場旁,有著台南冬瓜茶名店之一的兩角銀,門口還有一位冬瓜boy,我們點了冬瓜茶,因為天氣冷點熱的,就坐在門口的藤椅上慢慢喝。

DSC06078.JPG

 

兩角銀的目錄,看了覺得光冬瓜茶就可以玩這麼多種?因為顧客們一定常常很疑惑這些冬瓜茶們有什麼不同?店家在上面用小白牌標示了幾分甜,所以若不論甚麼炭燒、清香味,他們主要是甜度不同。

對了,gie還好奇吃了一粒冬瓜茶葉蛋,她的臉色很奇怪,據她說法是:茶葉蛋...好甜~

DSC06079.JPG

 

吃完了武廟肉圓(武廟肉圓的食記在小吃篇統一整理)就是逛赤崁樓,喔喔~我自從小學參觀古蹟後,就沒有再來過赤崁樓啊!

赤崁樓門票(全票)50元。進入後一個小園區,和一棟主要的建築物,旁邊其實還有另一棟文昌閣被擋住了。從大門角度看過去赤崁樓,立有9塊石碑喔~

DSC06080.JPG

 

然後現在一進大門,就看到成功洋芋片,成功本人還比手勢,不知為何看了好想打他,其實我覺得這幾年台南把各種古蹟融合文創商品發展得頗成功(果然是因為有鄭成功嗎)。

DSC06081.JPG

 

走近一看,不只是9塊石碑,石碑下都還有贔屭駝著,近看其實很多塊石碑上的字跡已經模糊不清,還有看不懂的文字(後來查資料才知是滿文),而且原來...應該有10隻烏龜的,有一隻不見了!

九隻烏龜(是贔屭啦!)的故事:

台灣納入清朝版圖後,常常發生民變,乾隆51年,以反清復明為號召的天地會發難,分南北二路起兵,北路由林爽文主持,南路由莊大田負責,全島響應。隔年9月,乾隆就命陝甘總督福康安為欽差大臣,名將領海蘭察為參贊(清朝參贊就是輔佐辦事大臣的),率大軍渡海來台鎮壓。歷經一年多平息亂事,乾隆對此役很得意,列入十全大補湯,啊!不是大補湯,是十全武功之一,並下詔在台灣為福康安等人立生祠。耐心點,烏龜快來了。

乾隆不但破例為福康安立生祠,還頒了10座石碑紀錄平亂始末。10座石碑中,漢文、滿文各4,滿漢合刻者2,內容就是平定台灣,生擒田大莊,剿滅逆賊林爽文等巴拉巴拉記事。石碑的材質為花崗岩,產自金門烈嶼,因為是皇帝御製,所以石碑很大顆,石碑周圍浮雕龍紋,碑座就是贔屭。這10座石碑&10隻贔屭在金門刻好後,坐船運到台灣,其中1隻烏龜居然掉到海中不見了!(所以現在我們有10塊碑,9隻龜)後來據說把「命於臺灣建福康安等功臣生祠詩以誌事」碑搬到嘉義去,另外顆了一隻砂岩假烏龜冒充,反正天高皇帝遠,沒事不會來高裝檢。我們還是有10塊碑,9隻真龜1隻假龜,皆大歡喜?(看資料真石碑+假烏龜的組合目前在嘉義中山公園內)

這9塊碑本來放置於山仔尾福康安生祠(今南門路),後來祠久毀壞,日據時期因道路拓寬,把石碑們移到大南門城內。民國54年台南市政府要發展觀光則將石碑們遷到赤崁樓。

對了,我最喜歡看阿里不達的民間傳奇了,別忘了,我們還有一隻掉到海裡的烏龜耶!

據說掉到海裡的那隻,游到南廠一帶(南廠是清朝建造軍艦的地方,約現在保安宮一帶),石龜被撈起來送到保安宮收藏,後來被封為白蓮聖母,膜拜者眾。而且石龜背上本來是駝著石碑的,所以有個凹槽,裡面裝的水據說喝了可以趨吉避凶、延年益壽...跑掉的烏龜享受香火這麼好命,他的9位夥伴則在赤崁樓辛苦駝碑接受風吹日曬。

看到這個故事後,我笑著揪gie說下次我們去保安宮找白蓮聖母啦!

DSC06083.JPG

 

赤崁樓原為1653年,荷蘭統治台灣時興建的歐式堡壘「普羅民遮城」(Provintia),曾為全島統治中心。此城是用糖水、糯米汁、攪拌蠔殼灰疊磚建造而成。東北及西南角各有突出的稜堡及瞭望台。不過荷蘭式城堡頹毀後,原跡不見,清朝在故壘上興建閩式建築。日據時期則在此挖掘到荷蘭人磚砌的東北稜堡殘跡之一角。所以荷蘭統治時期的建築就是剩這一塊疊磚的構造。

DSC06086.JPG

 

19世紀後半,在原來殘址上先後蓋起大士殿、海神廟、蓬壺書院、文昌閣、五子祠等建築,我們現在看到的赤崁樓建築,則是普羅遮城殘跡、海神廟、文昌閣的混合體。走去主建築參觀,2樓是海神廟,旁邊還有一棟文昌閣,走到後面時則是看到蓬壺書院,看來大士殿和五子祠已經毀損。

赤崁樓的園區內有很多石碑,上面常刻著密密麻麻的字,所以也沒時間一一細看。但是在庭院中看到了一隻石馬。這隻不是普通的馬,他是可愛的馬~(開始唱歌)石馬又有鄉野傳說了。

石馬本來是鄭成功墓前的石馬,清朝佔領台灣後,將鄭成功遷葬回福建,墓穴就荒蕪了。林爽文叛變起事後。台灣府人鄭其仁率義勇軍投靠知府楊廷理成為軍官,1788年春天和叛軍激戰中陣亡,死後就葬在原來鄭成功的墓穴。可是!石馬不願意為鄭其仁守墓(這馬兒真是有個性),當時本地農民常在夜間看到一白馬踐踏五穀損害農田,農民追到墓邊馬就不見了,農民懷疑是石馬作怪,將石馬腿打斷,從此白馬不再出現。日據時代末期,鄭其仁墓毀壞,一隻石馬移到此處(就是照片這隻,可看到咖骨被打斷又修補過),另一隻則移到永康洲仔尾天后宮。

DSC06088.JPG

 

大士殿,只有這塊石碑了

DSC06089.JPG

 

還有一塊刻有皇牆的石碑,乾隆時代義民碑

DSC06091.JPG

 

走出赤崁樓,旁邊小路看到蛋捲店,牛肉蛋捲我不行,不過卡士達蛋捲有興趣。

(大師兄蛋捲:台南市赤崁街7號)

DSC06093.JPG

 

走過去店門口看,現場正在製作蛋捲,小盒一盒15支,可以選口味,也可以零買啦!旁邊則切有給顧客試吃的蛋捲,想試吃什麼口味就跟店員說。

DSC06097.JPG

 

剛靠近店門口,就有人排隊,不過稍等一下其實就可以慢慢看啦!旁邊還有看板寫著大師兄蛋捲的故事,嗯~你知道的,就是那樣跟人生勵志有關,後來開發賣蛋捲之類...

DSC06104.JPG

 

蛋捲似乎都要買一盒為單位,嗯~雖然這間店有一些不一樣的蛋捲口味,但是叫我買一盒吃又沒那麼大吸引力,只有卡士達蛋捲可以單支買,決定直接說我要卡士達蛋捲,卡士達口味則是都先做好,從冰箱(冷凍庫)裡取出來,一支支包裝的(45元/支,3支120元)。

DSC06099.JPG

 

就是蛋捲裡面中空的部分,擠入卡士達醬,所以比其他口味蛋捲大支。因為是冰的,店家建議等5~10分鐘後吃,然後趕快吃掉,但是我又覺得太冰了(牙齒不好),就坐在門口的竹桌椅現吃。口感嘛~和我想像中不同,可能經過冰凍,蛋捲本身的酥感不見了,變成是比較鬆的口感,我喜歡吃硬硬酥酥的蛋捲,卡士達醬本身不甜,整體吃來也不太甜,我和gie都認為這樣1支賣45元頗貴。

DSC06102.JPG 

 

才吃完蛋捲又開始下雨,不喜歡在雨中騎車,我們就撐傘在赤崁樓周圍閒晃,先到國華街...俗稱可以從頭吃到尾的國華街,不過才吃完武廟肉圓不久,肚子還不餓,吃個碗粿和土魠魚羹後走回赤崁樓。

碗粿,因為我不愛吃豐盛號,這次嘗試對面的店家

DSC06107.JPG

 

土魠魚羹,覺得似乎該吃碗土魠魚羹,也是隨意選一間。碗粿和土魠魚羹的食記,就在台南小吃篇一併發表感想吧!

DSC06116.JPG  

 

從國華街走回赤崁樓時,走入某小路中,看到一間位於小巷弄中的廟宇,是開基武廟。

開基武廟是1669年所建全台首座關帝廟,故名為開基武廟。而且開基武廟原本是寧靖王府的鐘樓,入清後改為廟宇。一般人常稱為此廟為小關帝廟,祀典武廟為大關帝廟。1945年此廟受盟軍轟炸,幾乎全毀,二戰後於原址重建,又經數次整修,目前所見的開基武廟古蹟是1976年所興修,且保留下當初武廟的正殿部分。

所以就小小的一間,被夾在兩旁的民宅中

DSC06124.JPG

 

廟內也有不少清朝的匾額,像是乾隆年間的「衡文天闕」、光緒年間的「立人極」等,不過最吸引我目光的,是站在廟外抬頭,就看到很清楚的「憨番扛廟」塑像。

DSC06128.JPG

 

虎爺也很可愛,而且因為空間有限,虎爺廳是嵌在牆壁中的小神龕

DSC06129.JPG

 

走出開基武廟,看到對面牆上的彩繪壁畫,才發現原來有府城歷史散步的規劃路線,不過我們也沒想繼續找,走回赤崁樓。

DSC06130.JPG

 

回到祀典武廟,其實每次都會看到隔著馬路的馬使爺廳,但是都沒有進去看,這次則走過去,進入馬使爺廳,看到桌上剛好有一本府城廟宇介紹之類的手冊,翻起來找到馬使爺廳的介紹。馬使爺廳和武廟一起出現,可想而知是供奉赤兔馬,馬使爺一般是在關帝廟中,安置在神龕下,王爺系統的廟有時也會出現馬使爺。只有台南祀典武廟的馬使爺有獨立的馬使爺廳。

DSC06780.JPG

 

當我我翻閱那本廟宇介紹的小冊子時,才知道剛剛在門口看到的雜草盆栽,和水盆是有意義的,就是給馬大爺吃草喝水的啊~注意看水盆旁還有插香,可是那個盆栽,怎麼看都是我都以為花沒種好長一堆雜草的盆栽,原來是馬使爺的糧草啊!我趕快指給gie看,說真的如果沒有看到那本小冊子,我還完全不知道哩。

DSC06137.JPG

 

正當我們兩位看著雜草盆栽在驚奇時,旁邊有個碳烤三明治的攤販,真的完全是炭烤,看到老闆用傳統的木炭爐,鐵網夾著吐司烤就算了,接下來看到老闆拿起傳統中華炒鍋放在炭爐上開始煎蛋,然後把煎蛋夾進去吐司中,從頭到尾加入方式都用那個炭爐解決,要不是我倆真的肚子太飽,真的很想點個碳烤三明治來吃吃看。

DSC06139.JPG

 

晚上到林百貨逛,林百貨走一個文創路線,很多櫃位都是台灣設計師的商品,不過我對頂樓的神社最有興趣。

林百貨於日治中期1932年12月5日開幕,是台灣第二間、南台灣第一間百貨公司,當時是台南第一高樓,且配有電梯、鐵捲門等現代化設施。經過建築物整體修復後,台南市政府委外經營於2014年6月沿用林百貨的名稱重新開幕。

DSC06141.JPG

 

頂樓(6F)外設有1933年建立的末廣社神社,是侍奉會社主護神的神社,當初1932年開幕時並無神社,是在百貨開幕半年後完成設置,1933年5月12日落成舉辦披露宴,為台灣僅存的店舖建築內空中神社。

DSC06145.JPG

 

頂樓牆上也還留有二戰痕跡

DSC06148.JPG

 

台南這幾天住宿在康橋赤崁店,赤崁店晚上有宵夜供應,嗯~跟台東康橋的內容很像,不過因場地限制吧!餐點種類大概是台東店的一半吧!不過還是很豐盛了。

涼麵、豆花(豆花等到我要吃時被攪爛了,好悲傷)、冰淇淋,都有多種配料,豆花的配料如紅豆、芋圓等都煮得頗好吃

DSC06149

 

擔仔麵,可以自行選麵體和青菜,交給師傅幫忙煮麵,還能加滷蛋和肉燥,還有一鍋撈不太到肉片的酸菜白肉湯鍋,不過冬天吃這個酸酸熱熱的湯也很不錯,尤其有蠻多菜的(大白菜和豆腐不少),不過酸白菜湯不酸反而太鹹。 

DSC06150

  

小吃有燒餅、肉包、麵線羹、茶葉蛋、荷葉包飯等,燒餅(蘿蔔絲餅和蔥餅)就是趁熱吃酥酥熱熱的才好吃,肉包的外皮很鬆軟完全沒嚼勁,肉餡大塊還有香菇和蛋黃,贏在餡。荷葉包飯則太軟爛。這些項目雖然品質大多普普,但種類豐富,真的就可以吃很飽了。早餐也是自助式中西皆有,就不另外介紹了,我和gie早餐吃飽飽後,騎車出發往奇美博物館,先講好要吃飽一點,因為奇美博物館周圍很難覓食。

DSC06151  

 

Day2:這天主要行程就是去奇美博物館,我們有事先預約早上約10點的場次,其實現在不要遇到例假日,不用預約也是OK的,而且只管制入場,也沒限制何時出場,意思是在裡面要逛多久都可以。

當天早上天氣陰陰的,而且還下小雨,從台南市騎車去奇美博物館有一小段路。車子停在停車場,走過像大公園的場地,遠遠的有看到歐式建築,但似乎不是博物館本體,就當作邊逛公園邊找博物館。

DSC06204  

 

陸續看到一些藝術雕像,表示方向沒錯囉!我們決定走一個事前都不做功課的參觀路線,看是否會得到什麼不一樣的感想。 

DSC06205.JPG

 

看到噴泉,通常噴泉都是在門口,以為博物館大門到了,然後繞一下沒找到門,原來這只是建築物側面庭院,繼續往前走找到博物館大門,購票進入參觀。

DSC06206.JPG

 

博物館內禁止拍照,而且館藏豐富,我們在裡面耗了一天,中餐則裡面有咖啡廳,可以吃簡餐或披薩解決,不用再出來覓食。

逛一圈博物館出來已經傍晚4點多了,還有正前方的大門沒去。看到通往外部的橋上很多塑像,決定要走過去橋那頭。奇美博物館現在和台南都會公園結合成一個大園區,除了博物館本身,周圍的綠地和造景也是可以當作休閒散步郊遊的好地方。

DSC06225.JPG

 

從外部廣場(缪思廣場)看博物館主建築的正面,嗯...

DSC06230.JPG

 

原來這座橋是奧林帕斯橋,立在橋兩邊的就是以希臘羅馬神話中12位神明的塑像。

DSC06233.JPG

 

阿波羅噴泉...話說我一直以為這是海神波賽頓耶~(看到水都會直覺當成波賽頓),回來查看奇美的建築介紹,居然是阿波羅噴泉。這是阿波羅每天早晨駕著太陽馬車從海面躍出的雕像...而且是有寓意的,阿波羅掌管光明,象徵音樂、詩歌與神諭,是藝術的保護者,所以當成文藝博物館的象徵很適合。

走到噴泉旁,剛好開始噴水,看著噴水的畫面,雖說波賽頓常常都是以捲髮鬍子的大叔形象出現,因為阿波羅被吹海螺的海神們圍繞,難怪我被誤導為這是波賽頓啦!

DSC06240.JPG

 

從奇美博物館回到台南市內已經快6點,本來想去神農街,一方面又開始下雨,一方面神農街這時間已經關了啊~

來到孔廟對面,發現有個石頭牌坊,寫著泮宮,看起來很有古意,原來這是孔廟的一部分。

泮宮原來是孔廟的最外出入口,乾隆年間重修孔廟時,將此出入口重整,雕建精美牌坊,再運至台南組合,就是今日的泮宮石坊。日治時期為開闢南門路,將石坊與孔廟隔開,所以現在很多人(例如我)不知道這是孔廟的附屬建築。泮宮是諸侯的學校,辟雍則是周朝時設在國都的大學,泮宮規模會比辟雍小。

泮宮牌坊頂端有個葫蘆,為避邪的作用,而且牌坊模仿木造建築的結構,鴟尾雀替、瓦澢滴水飛簷。下面還有8隻夾柱石獅,造型古拙表情也都不同。

照片這面其實是背面,正面是站著看過去孔廟的方向囉!

泮宮現在是文創小物商店街的模式,不過當天下雨,很多商店都關了。

DSC06248.JPG

 

看過去孔廟當然就是全臺首學,雖然我們想振作點去上課,可是這時候已經放學了!偏偏全台首學沒有夜間部。就像在外七逃的學生,要揹書包上學時發現大家都下課了。時間太晚,孔廟的參觀主體關門了,只能在外面的庭院(校園)逛逛。

DSC06250.JPG

 

回到旅館後,在旅館周圍隨便逛,發現後面就有一間不簡單的廟宇!

台灣首廟天壇,也就是全台第一間天公廟。相傳早在鄭成功攻占台灣的時期,官方就已經在這邊設壇祭祀,直到1854年由官民合資在天壇現址建廟安置天公爐。現為直轄市市定古蹟。因為晚上燈光不佳,也很難細細欣賞天公廟的柱子、斗拱等,我們又開啟了牌匾欣賞模式,尤其先找旁邊是清朝的牌匾。

天公廟:台南市忠義路2段84巷16號

三才弌理,光緒16年。三才就是一般說的天地人,一理是萬物之理

DSC06254.JPG

 

道崇無極:同治時期。天公廟是道教的廟宇,所以牌匾也多是道教相關的標語

DSC06257.JPG

 

居高聽卑:咸豐五年天壇創建時所立的匾,表示玉皇大帝(天公)雖為天界最高主宰,仍常常聽黎民百姓的心聲

DSC06258.JPG

 

由潘麗水匠師畫稿,施弘毅匠師雕刻的雕刻像,這是風神,另一側還有雨神

DSC06260.JPG

 

洪鈞鼓鑄,同治時期,福建台灣水師贈的。洪鈞(或鴻鈞)原來是道教信仰的最高神祇。

DSC06261.JPG

 

赫濯聲靈:光緒年間。廟方的網頁上說明這是用以彰顯玉皇大帝的神威。

DSC06263.JPG

 

一字匾,剛看到時會疑惑,怎麼只寫了個一字?這是列為府城三大名匾之一的一字匾。另外兩個名匾是:城隍廟,爾來了、竹溪寺,了然世界。一字匾據說有千算萬算不如老天一算的含意,一字匾周圍有一區小字,視力不好就不細看了,大致上就是天理昭彰,善惡有報的勸世話。

DSC06266.JPG

 

逛一圈眼睛都快看花了(晚上視線也不太好),天公廟的匾額似乎真的比別的廟耶,至於那些A總統、B總統的匾額,因為歷史年代比較新,我們就不感興趣啦!畢竟本主題的發想是古蹟之旅咩

DSC06268.JPG

 

這一顆顆圓圓的,還有一粒不小心在我帶回來時擠到破肚的,就是台南的椪餅。每一顆都是在台南旅遊這三天從不同店裡買來的喔!可惜信裕軒當時(2月)都在準備過年的糖果餅乾,椪餅缺貨中。以後會寫一篇椪餅蒐購食用感想,表達我對椪餅的愛啊~

DSC06657.jpg  

 

祀典武廟及大天后宮介紹

http://protozoa.pixnet.net/blog/post/4081473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原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