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時間:2015.03.28
天氣:大好的晴天
參加隊伍:野外
路線行程:瑞里→瑞奮古道→雲載山(H1634M)→摩天北嶺(H1790M)→摩天嶺(H1800M)→光崙山(H1815M)→奮起湖
奮瑞古道的開闢起於清朝嘉慶年間,為當時瑞里居民往來奮起湖的道路,後來阿里山鐵路開通後,瑞里附近的居民就可以奮起湖搭車到嘉義,山區採收的竹子、竹筍、愛玉子、棕櫚、苧麻、樟木等,也都運到奮起湖或嘉義販售,所以奮瑞古道可說是200年間瑞里與奮起湖地區的居民物資運送要道,走在這條古道上,有時還能找到先民遺留下來的生活痕跡,如筍灶、木炭窯等。
當天早上從台北集合出發,中午左右抵達166線道上瑞里端的古道入口(車子再往上幾百公尺是瑞太遊客服務中心)已經中午了,所以乾脆在入口這邊簡單的把行動糧當中飯吃囉!古道入口有清楚的牌樓、階梯與指示牌,看到英雄坡這幾個字,大概可以猜測出一開始就是陡上的路吧!
入口旁邊也設有奮瑞古道的解說與簡單介紹。
13:22 吃飽喝足開始行動,第一次爬山這麼晚起登,反正今天是走古道的行程啦!
13:28 這邊的海拔高度有1000以上了,所以爬坡起雖然也是流汗,但是在竹林裡還蠻舒服。
13:32 路徑兩旁和路面上常常鋪著枯黃的竹葉,視線所及都是顧眼睛的碧綠色,爬上去有竹子搭建的工寮(據說當地人稱為愛玉寮,假日遊客多時會在這邊販售農產品),要不是時間關係,沒坐一下賞景真可惜。
13:34 經過工寮後突然天空亮光出現,原來是左邊被開墾成一片茶園,可以看到來來往往走奮瑞古道的遊客不少。
13:41 經過奮瑞古道6.5K,瑞太古道1K的里程柱子(瑞里這端奮瑞和瑞太兩條古道重疊)不久,轉彎處可看到山谷的風景,有腰繞的馬路還有小小的梯田。
13:44 過木橋後路邊設有古道路線圖,這邊早期居民多且往來頻繁,古道也成為像網路般延伸交錯,站在這地圖前研究一下瑞太古道、長山古道、奮瑞古道、還有糕仔坎古道⊙_⊙a
這個地圖的直角,還有一個路牌寫夫妻樹,我探頭一下往夫妻樹的叉路似乎是陡下,旁邊這塊方形的告示牌則警告“前方崩塌危險勿近”,本以為奮瑞古道有坍方,後來轉而一想講的是往夫妻樹的路坍了啦!
13:48 山徑兩旁長滿孟宗竹,這一處又稱為忘憂林,也是古道著名的景點,完全是尋幽小徑的風味,像是要去拜訪某位隱士高人的路途 (〞︶〝*)
13:52 往前走到一處木梯處,為何大家停在這呢?沒什麼特別啊!旁邊有告示寫:七步回音谷。這裡其實是兩個山之間的谷地,所以大喊的話會有回音。既然這樣山友就實驗一下,果然有聽到(((哇哇哇~)))的回音啦!大概是因為會產生回音的就這一小段,當地人命名為七步回音谷。不然我看用七步這個字眼很武俠小說耶!以為走超過七步是會發生什麼事。..╮(﹋﹏﹌)╭..
13:55 這裡是叉路口,往前直走是瑞太古道(往太和),右轉往上爬則是長山步道,往奮起湖是要右轉上爬囉!(這裡從瑞里算起走了1.5K)
14:04 在樹林裡沒有風,爬陡坡時覺得有點悶熱,而且這邊長年在樹蔭中,大石頭上長滿青苔。
14:35 在一小轉彎處平台休息一下,這裡路徑指標都很清楚,順著階梯往上走
14:46 走出來是水泥路叉路口,右轉往奮起湖方向(還要3.8K),一般遊客就是走右邊,不過我們這邊要先轉去爬個雲載山,所以往左轉後再原路來回到這個叉路口。(這邊路邊都沒有雲載山的任何路牌和指示喔!)
嚮導李大哥在地上寫提示,我們笑著猜說這樣後面的山友是看得懂膩?╮(╯◇╰)╭
14:51 左轉過來走水泥路大約5分鐘,看到左邊有土路就要叉上去囉!
14:54 經過鐵皮屋後就進入竹林,剛剛在鐵皮屋有點發懶,想說既然原路來回,就把背包卸貨放在鐵皮屋門口了。從這邊往上看,不覺得有像小時候跳竹竿舞嗎?欸~你們明明就是直直的竹子,怎麼大家都不站好,都這樣東倒西歪捏?
14:56 遇到簡單的工寮要左切上去
15:01 順著小小的路徑走,注意一下會看到右邊地上有個圓盆子,默默的,雲載山就到了,而且基點還在石製的圓盆子裡,我們都很快樂的蹲進去盆子裡拍照(特別說明:地上還遺留有一張前人留下的基點牌,寫著1800M,不過經查詢雲載山應是1634M)。
雲載山,H1634M,補點基石(阿里山林補No.10),位於竹林裡而無展望,這個圓盆子後來看這區域的介紹,推測應該是筍灶,
15:12 原路回來到剛剛在地上寫字的叉路口(記得背包要背回來哩),往奮起湖方向前進,這邊都先走水泥路。
15:23 叉路口,仔細看木頭的路牌有指示,不過也另立有警告牌說路坍了,所以繼續走水泥路。
15:38 雖然路邊有看到看大棟山的視野介紹,可是這邊一片霧茫茫,經過奮瑞古道2.5K的柱子
15:39 水泥路順向是左邊,可是右邊明顯有叉路,探頭一下原來是往觀日落的平台,現在反正起霧也非日落時刻,所以繼續往左邊走。
。
15:40 叉路口,很多叉…有牌子清楚的寫著奮起湖的方向。所以依照牌子走,準備離開水泥路了。
15:44 走進來就是一條山腰小徑,左邊開闊處可以看到下方朦朧的山谷還有紅屋頂的房舍。
15:51 木棧階梯走出來又通到水泥路,不過路面鋪滿枯竹葉,所以走起來像土路。
這個山谷就是昔日的大坳,現在稱為「太和」
15:57 轉個彎就看到奮瑞古道1.5K的柱子囉!
15:58 爬一個小石階上到竹林,看到三叉路口,有木造涼亭,旁邊地上還有土地公廟。涼亭這邊也是隊伍的分歧點,要繼續輕鬆走早早前往奮起湖逛街的,就直走糕仔崁古道,選擇要把周圍的幾個山頭逛一下的,就右轉爬上去往摩天嶺。
糕仔崁的名稱很奇怪吧!解說牌有寫,大概是說這條古道的歷史有200年了,起源於清朝嘉慶年間,梅山、瑞里這附近的居民都要挑竹筍去奮起湖那邊販售,某天有位農民飢餓難耐下偷吃店家的糕仔餅被抓到了,店老闆不忍心送官就要求修築一條往來的步道,這條路就稱為「偷吃糕仔崁」,光復後改成比較好聽的「糕仔崁古道」
在地圖上,這個小廟是標示為「地基主」,上面掛的木牌則是有求必應,地基主的神像是紅面的,案前擺放的貢品也很新鮮。(後來晚上住在“奮起湖老街大飯店”才知道是這間民宿的主人當日走去拜拜放貢品囉!)
16:03 本人難得勤奮的選擇了右邊,爬山去囉!一開始就是陡坡而且有點滑,看回去有一棵造型奇特的大樹。順著狹窄的山徑一路往上爬,兩邊都是竹林,底下則是長滿低矮的各種草。
16:12 陡上山徑很窄,但還算清楚,不過這邊應該是長年較少日照,所以路面是比較濕滑的。而且要常常注意頭,這段路很多歪竹,不小心頭就會被K到。
16:21 這段山腰路窄又有些滑,要過一處拉繩的地形
幸好有架繩輔助,拉上這幾塊大石頭,不然石頭上長滿青苔,不小心腳一滑會滾下去。
16:35 繼續在紛亂的竹林中努力陡上,來到叉路口,左邊路比較清楚,往摩天嶺,右邊比較不起眼的叉路則是去摩天北嶺,原路來回。先右轉上去,看看什麼是摩天北嶺。
16:41 也是在竹林裡鑽,不過坡度就是平緩的,右邊這條路比較少人走,但路徑勉強還能辨識,很多人會漏掉摩天北嶺(其實不是漏掉是根本沒意思要撿吧 ( ̄︺ ̄〃)),因為叉路口也沒路標指示。來到一小小的空地,沒基點也沒展望,一根水泥柱是保安林界界碑。
摩天北嶺,H1970M,無基點無展望。上面的字我努力一分鐘辨識不出就放棄。趁著等隊友去澆花時,張望一下旁邊的柳杉林還蠻大片長得也頗筆直整齊的。
16:52 回到剛剛爬上來的叉路口,轉往摩天嶺方向,接下來的路坡度起伏不大,但都是在竹林裡繞來繞去,竹節上可以看到布條照著布條繞,不然我大概會以為自己是收竹筍的(是說收完也迷路出不去的弱腳就是了╭ (﹀◇﹀〣)a)
16:58 喔喔!大家停在竹林裡,原來是不知不覺摩天嶺就到了。
依舊感覺不出是個山頭,反正躲在茂密的竹林裡。摩天嶺,H1800M,農航隊補點220號。農航隊!!!這是什麼,我第一次看到農航隊的基石,沒關係,我們請咕狗大神解答一下,本部落格除了風花雪月(其實一點都沒有浪漫因子)、歌舞升平(這也看不到)、吃飽喝足(這比較常出現)外,要走一點知識性的路線,就算不能文青也要本土一下。
1954年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其實就是現在的農委會)成立「森林資源及土地利用航測調查隊」,1954年因為改隸臺灣省農林廳,名稱就改成「臺灣省農林廳農林航空測量隊」,1980年擴編為測量所,1999年因為省虛級化,名稱就變成「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農林航空測量所」(簡稱為農航所),他們負責航拍攝影測量對臺灣進行農林資源調查。
看來就是農航隊立的基石(好像也沒查到其他哪裡還有農航隊補點,咕狗大神失效了嗎?)
17:03 順著路徑走些微的下坡
然後再往上爬個小緩坡,這一段路徑都還蠻乾淨
17:08 之後在竹林裡上上下下,這邊除了在參天的竹林裡穿梭外,路兩旁的植物(雜草?)也長得比較高,依舊是竹子們很愛倒,邊走要邊注意閃避,不然頭或肩膀或胸口常常會被貓到。
17:23 爬個小坡上來一片空地,這邊竹子上就有立個很顯眼的黃牌子。
光崙山,又稱奮起湖山,H1815M,二等三角點(No.1193)。一樣是在竹林裡沒有任何展望。人客啊~注意到沒?紙牌上的基點編號是錯的啦!我回來還有查一下確認哩!而且這三個山頭的高度分佈,其實就在50公尺內上下啊!可是卻要爬來爬去。
由於下午都在竹林裡行走,現在又是竹筍產季,所以地上常可看到冒出的竹筍…以及殘骸,我們都在猜這是松鼠還是黃鼠狼還是猴子吃的。
繼續往前走,不趕快下山天色就要變暗了,竹林裡暗很快的。走一走低頭看到…竹笙?
17:33 一段竹林裡陡下的路徑,光崙山這邊登山客比較多所以路徑還蠻清楚,只是也有點像障礙賽,要繼續閃避倒竹。
17:42 陡下到平緩處走一段平路,會經過幾棵大樹,然後繼續陡下坡
18:00 之字形的山徑一直陡下
18:04 有一段有大石頭還要拉繩,也比較濕滑
18:19 下來繞過一處小工寮,就下來到平緩的地區了
18:22 走出來通到水泥產道,左轉出去。出去的水泥路有一段非常濕滑。因為旁邊有小水流流過路面,這邊潮濕又都沒照到陽光整個長滿青苔,大家走過一直粗倒~而且就算看到前車之鑑要注意,還是眼睜睜的自己也滑倒好幾次,我們都笑說在山上沒滑倒,下來到平路滑好幾下。<(′□‵)╭
18:30 順著水泥路走出來就通到大馬路囉!
我們的出口隔著馬路的左手邊,可以看到說明牌和階梯,如果走糕仔崁古道的就是從這邊出來。
18:33 沿著馬路往前走(這邊遊覽車和小車都多,要注意車輛),右邊可以看到一個石階,往右轉下去。
這個階梯步道旁邊種的竹子很特別,其實用眼睛看不太出來(尤其現在天色又暗)但是用手掌去圈住竹子,就能感覺出。
這裡的竹子是方形的啦!就是所謂的四方竹。階梯下去看到鐵軌,就是奮起湖車站和奮起湖老街啦~(逛街囉!)
這時比較晚了,遊客少很多,商家也準備要收攤了。看到一攤陳列了沒看過的果實,原來是樹蕃茄。\⊙▽⊙/
馬上來一杯現打的樹蕃茄果汁嚐嚐(小杯30,大杯50元,這杯是大的囉),有點像蕃茄的味道,帶著一點蕃茄的青腥味,微酸的口感還不錯喝啦!⊙▽⊙
走到老街口看到穿著原住民服飾的open醬,也算是有在地化囉!
晚上夜宿奮起湖老街大飯店(就是個簡單乾淨的旅館而已啦)明天繼續前往頂湖區爬山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