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時間:2017.12.09
天氣:天氣好,但空氣似乎不太好?台北寒流來,南部爬山剛好涼爽
參加隊伍:阿晟私揪隊
路線行程:Day1:台北→來義國小(夜宿)→來義林道→卡山(H1555M,原路來回)
Day2:潮州→萬安林道→亞麻灣山(H1080M,原路來回)→舊萬安石板屋群→下山去屏東酒廠→台北
崑崙坳古道位於台灣南部,原為排灣族與卑南族間的傳統貿易路線,於台灣清治時期末期1874年因牡丹事件而被開闢為正式道路,是沈葆楨開山撫番政策中最早完成的一條撫番道路。古道全長約105公里,起自屏東縣來義,翻越中央山脈至台東金崙,橫跨海拔高度約200公尺~2060公尺間。崑崙坳古道最早是西南部的排灣族古樓社、來義社與東部排灣族、卑南族聯姻、打獵、採集及商業往來的道路,清治時期開通為撫番道路,日治時期重新修築成能運送砲車的戰備通道及理番道路,台灣政府接收後崑崙坳古道則廢棄使用,古道西段改為現今的來義林道,來義至金崙間的山區道路則已湮沒於樹叢林間。(以上資料摘要於維基百科,維基百科有更詳細的崑崙坳古道歷史)
廣告都要有個slogan,崑崙坳古道的slogan就是台灣的馬丘比丘。聽說通往古樓舊社的崑崙坳古道及石板屋,有台灣馬丘比丘之美名,喔喔~馬丘比丘!!!腦波很弱且容易被廣告所誘騙的本人,一聽到可以去看台灣馬丘比丘遺跡,馬上舉手說:選我!選我。
雖然領隊有先打預防針說來回可能要走12小時喔~但時間不是重點,抵達來義林道準備摸黑出發時,我才知道似乎要跟走加大奈山一樣操,加大奈山根本是我的關卡!要不是天氣預報說天候良好,只要沒下雨,我的意志力還是有作用的。
第0天晚上從台北驅車南下,這一晚決定睡在來義國小,12月時的來義國小,氣溫涼爽風也舒服,校園很寬敞,睡起來好舒服啊~大家都得到一夜好眠。來義鄉多為排灣族,國小門口的雕塑,具有原住民神話的特色,陶壺、太陽、百步蛇,雖然是在夜晚,看著巨大個百步蛇雕塑和那顆光芒四射的太陽,也是覺得很可愛。
據說路程很長,我們4點半就起床整裝出發往來義林道
5:55 車子停在容易迴車之處,放我們下車,開始往來義林道內走
6:07 摸黑經過大岩石
6:17 摸黑爬上乾溪溝,上來至稜線撥草往前,天色已亮,看見左下方有碎石溪谷。
領隊指著對面的碎石坡,說我們要陡下碎石溪谷,然後再爬這個哭坡上去(由於覺得有點像雪山的哭坡,就把這個碎石陡坡以哭坡代替)欸~我站在對岸看,只覺得臉上跑出好幾條黑線。 ̄▽ ̄||||
6:19 先拉繩陡下,下這個坡不長,但是地質都是碎沙石,所以覺得踏點比較滑動。
6:24 溪底開始往上爬大碎石坡
6:29 慢慢爬總是會往上升的
6:34 爬完碎石坡上去後,左邊可看到路徑
走在山腰路,剛好有處展望點,後面那排山頂被雲遮住的是中央山脈
6:42 要爬所謂的麥當勞,也就是M形的兩個小山峰。這是第2個山峰的上坡
看到樹上綁有古樓尋根的布條,古樓的原住民有古樓舊社的尋根之旅,蘇領隊有隨隊去到古樓舊社,也因此近來這條路路況不錯,趕快帶我們來走。
7:01 走在斜坡的山腰路上,下方可看到溪流和山谷。
7:01 從斜坡上橫切走過去
斜坡是碎石地形,踏的時候小心不要腳滑
7:22 進入樹林後路徑雖不寬敞,但是都可看出路跡。
7:26 接到水泥路面往前走沒幾步,完全斷掉的水泥路,往前就是山谷了,這條本來是來義林道啊~
隔著山谷對面有瀑布,我們很阿呆的問:那個就是我們要去的瀑布嗎?
7:42 從水泥路斷面處右轉往上爬,高繞
左邊就是崩塌過的崩壁,往上爬的路面有點碎石砂土,但還有些草木可以抓
7:48 爬上崩壁後接平坦的草路,接到大石塊溪溝
爬大石塊過溪時,右邊可看到小瀑布
7:57 接上水泥路。據說在88風災前,車子是可以一直開林道到這裡(苗圃),登山者是從這邊起登去卡山、衣丁山、茶仁山等,反正就是此情可待成追憶啦~
8:11 水泥路邊還能看到一個不鏽鋼水塔,走到水泥路盡頭,轉左邊小徑往上走
8:18 走一段上坡,接到平路,走一段平路,再右轉陡上爬捷徑
8:21 爬上來接狹窄的山腰,還要踏過一塊看起來有滑的大石塊。
8:23 過石頭乾溪溝
8:26 路徑雖不寬,但看起來有點像古道,而且還出現水管!
這一段碎石上坡,一邊走一邊可能會給後方的隊友製造落石
爬上來至溪谷,往前走有瀑布,領隊行前廣告說,有經過一處很美很壯觀的瀑布。
欸~很美很壯觀的瀑布和深潭...我們都擺出一副聽你在唬爛的臉。哈哈!沒辦法,枯水期和豐水期真的差很多啦~這是枯水期時很美很壯觀的瀑布(12月),潭水看起來還是碧綠清澈。想到有年都沒下雨,帶朋友去走壯闊的望古瀑布,瀑布成了涓涓細流,一直被青眼。
我們分成2組,瀑布玩水組沒有時間壓力,留在瀑布這邊玩,基點組則是要趕路去爬卡山摸基點。上山的路從瀑布右方的岩石往上爬
8:53 爬過大石頭區後,又路過一處小瀑布潭水,所以這處是上潭,剛剛比較大一點的是下潭。經過上潭後陡上一小段,來到狹窄的山腰邊坡路,路徑平緩,可是一邊就是斜坡了
8:57 爬一段上坡
9:07 接較平緩的山徑,雖然看起來草都生長很茂盛,不過仔細看是有路跡的
9:10 經過岩壁山崖
9:20 走一段雜草茂盛的腰路後,來到一處碎石邊坡地形,就是不小心可能也會把碎石踢下去人順便滑下去的坡。
左邊山谷升起霧氣
9:30 經過一處寬敞地,現場已有搭建藍白帆布,這是第一獵寮營地,旁邊還有剛吃完飯的碗(還沒洗碗),表示當天有人在此活動
9:49 在第一獵寮營地休息15分鐘後,順著路徑繼續前進。往前走一小段在左邊可以聽到水流聲,也看到叉路和布條,這是下去取水的路,應該可以算是最後水源吧!我們順著山徑往上走。
9:50 走過一片草地斜坡的腰部,後來發現今天路程很多是邊坡的腰路
9:56 走出樹林後看到前方的大岩壁
10:00 才走到一段平緩又寬敞的道路,在想是不是接到古道時,馬上就要過碎石邊坡,踏過時甚至可以聽到碎石滑落下去的聲音(抖~)
10:06 經過狹窄又偶有坍方的邊坡腰路,接到平緩山徑時,突然有人指著路邊,重點不是我的鞋,而是路邊是一顆顆疊石,表示此段進入崑崙坳古道
10:16 有疊石的路很短,馬上就是都長滿雜草或來到山坡地(意思是這段崑崙坳古道的夢似乎很短暫?)
10:23 來到一處視野很好的空地:第三獵寮營地。嗯~如果有認真看,就會發現沒有第二營地耶!那表示第二營地很不明顯,我就這樣毫無知覺的路過了。站在這塊空地(第三營地)往左前方看,有雲海和不知名山頭,據說天氣好時可以看到南大武、茶仁和衣丁山的稜線,反正現在只能看到雲海。這當我們在此小歇順便賞景時,領隊叫我們往回看...
這是回首看向來時路的的景觀,領隊指著兩個尖峰的後面那個被陽光遮住的山頭,說那是我們要爬的卡山。比那個衣丁、茶仁的稜線清楚多了。揪抖嗎爹!!!怎麼怪怪的!!!
蝦密~哩咧練肖話吧!明明我們剛剛在那個山腳下,現在離它卻兩個山頭遠,難怪剛剛隊友的GPS本來比對說:直線距離還有X公里,走了半小時看看GPS又說:直線距離還有X.5公里遠,莫名其妙的多了500公尺,本來還想說本來定位就會有誤差,殊不知我們確實在遠離我們的目標,怎麼越走越遠啦~(趴在地上哭)而且看到這麼明目張膽的假山頭,真是令人咬牙切齒。
10:28 小休後發現路還遠,而且還會更遠,背起背包前進繼續遠離那個山頭,卡山是有要這麼迂迴嗎?難怪叫卡山,路徑卡卡的
10:32 進入樹林後總算來到叉路口,右邊是爬往卡山的路徑,直走則是往古樓舊社的路。往古樓舊社了路比較清楚,原因就是原住民斷斷續續都有尋根之旅的活動,這段通往古樓舊社了路程一直都有人走,反而往右走卡山很冷門路徑不清,因為只有基點魔人才會去爬卡山。
對了!馬丘比丘,把我拐來的廣告詞呢?總不能用剛剛路邊幾片石板我就被打發了,於是領隊先帶我們往前走,據說前方不遠處有些遺跡可以看
10:36 順了路徑走約5分鐘,左轉往下就能看到一處遺跡,仔細看有大凹洞和一些堆疊的石板,類似石板屋遺址,只是很殘缺。
路徑的另一邊還有一塊平坦的石板,似乎是當成桌面的用途。(後來有長輩山友回答說應該是聖石,祭祀祖靈用的)
然後就沒了...樹上正盛開著很美的野生蘭花,台灣的馬.丘.比.丘~~~呢?崑崙坳古道有被崑崙硬凹的感覺,原來台灣馬丘比丘指的是古樓舊社,要看到石板屋群和整個舊部落的遺跡,要繼續往前推進,但依照目前的路況,從來義林道出發無法一天來回,據領隊說從此處往古樓舊社,單程路徑約還要3小時多。我只好心中默念:丘個頭啦!我實在很容易被騙(而且還會繼續一直受騙)。傷心到這處蘭花後來也懶得查花名了。
10:42 走回到叉路口,別忘了我們還卡住一座山未完成。左轉叉上去
10:44 樹林裡陡上坡,因為通常只有一些要摸基點的人會來爬卡山,路徑狹窄沒有很清楚,領隊上次來跟去古樓尋根之旅時,往卡山路徑綁了一些登山路條
10:50 爬上來到稜線,前面那顆圓圓的,就是我們剛剛在第三營地看到的假山頭~卡山還藏在後面的雲霧中
11:05 順著稜線往前走,下到凹處的雜木林
11:13 爬坡往上要去假山頭
11:16 假山頭這段路路徑從側邊陡上,且路跡頗不明顯,樹木間生長間隔空隙又比較大,也就是看起來好像那邊也像路,這邊也像路,幸好領隊沿途有綁一些布條協助我們判斷路徑
11:22 爬上山頂稜線~可是這是假山頭(到底有多恨假山頭啊!)
11:26 在稜線上繼續往前走,至少路比較平緩
11:38 在稜線上上下下,經過草區、經過樹木區,來到石頭區,開始覺得怎麼好遠都還沒到啊!因為累了,走的速度越來越慢
11:44 爬過一些石頭,穿過森林,來到林間
11:52 又爬上過一段亂石路,走過雜草稜線,爬著樹根和石頭土坡
12:01 來到一處小平地,左邊往上爬個落差就是卡山基點,已經累到把背包放在小平地這邊,空手爬上去了。
卡山,H1555M,位於屏東來義鄉,三等三角點(No.6643),看到基點周圍三塊護石還站得好好的。
基點組大家的合照(別忘了我們還有幾位瀑布組成員在下面玩水輕鬆行),由於下山路程還很長,主要是怕過大碎石坡會摸黑,希望趕在天黑前走完碎石坡,我們在山頂就只有吃行動糧當中餐而無煮食。
12:26 午餐時間結束,循原路下山
12:29 下草坡,才一到中午這山區就起大霧
12:40 從岩峰旁邊繞過
12:44 爬上去小山峰順著稜線走
13:01 在回程往假山頭的路程中,我們剛剛要登卡山時都是走稜線路,回程時楊老師看一下GPS,山腰不遠處有遺跡,原路先經過一處石板屋的洞,也能清楚辨識出石頭堆疊的矮牆
我們就對著GPS定位走入右邊樹林往下(而不走稜線路),路徑可以看出是石板疊的
13:06 右側的樹林繼續之字下坡
13:07 就進入一小群石板屋遺址,先是看到石板堆成的牆,再看到剩ㄇ字型的石板屋
13:10 從這片樹林往左走,會接回我們從稜線下來的路徑
13:30 從假山頭下坡後接回到登山口,也就是往古樓舊社的叉路口,應該接下來的這段平路也算是崑崙坳古道。左轉走平路回程
13:52 走回到邊坡的山腰路,這一段碎石崩塌過很鬆,要小心踏以免滑落邊坡
13:54 這才是崑崙坳古道的舊貌吧!剛剛走的,之前走的那些段落都已經支離破碎了
14:07 回到第一獵寮,而且帆布棚下有人在睡覺!不好意思打擾,我們就往前繼續走到比較開闊的小平地再休息。
順著山徑走回到一處展望點,早上霧茫茫的,下午有打開,比較靠近我們,看起來很雄偉且獨立的山頭是來社山,後面的山稜線是南大武
14:30 走一段較平緩的山腰路後,來到碎石坡,居然有兩位強者坐在碎石邊坡上休憩看風景,一般我們都會避過不要在危險地形停留吧!只能說他們對這這裡的山區狀況很熟悉。和他們閒聊,也提到已經有幾位原民進去採集,我們就笑著說有喔!剛剛經過時在營地睡覺。
14:48 陡下坡,原來這棵大樹在回程時看很顯眼
14:58 過一段碎石塊路看到下方有水潭,回到我們早上經過的第2個水潭(上潭)
14:59 順著溪谷走大石頭下去
15:01 回來到瀑布(下潭),一直在趕路總算可以休息一下,隊友說快沒水了,要求小歇10分鐘煮水,我趕快挖出八寶粥來吃,走到肚子好餓。
15:11 吃完八寶粥,包袱款款起步下山,先越過這片大石頭溪谷
15:25 走下來到有水管的古道,不過仔細看其實水管都斷掉了,可能是以前可通車到苗圃時的引水管。
15:37 踏上水泥路面,表示回到苗圃了
15:48 離開苗圃繼續陡下坡,走過石塊乾溪溝
15:50 回到平坦水泥路,小小感動一下,踏在以前的來義林道啊~
15:52 下崩塌山崖又會再接回走一小段水泥路
16:00 走段稍稍平緩的山徑
16:08 橫越碎石邊坡
16:19 咦?疑惑怎麼下山很累了還要爬坡,領隊說:你忘記我們早上有吃麥當勞嗎?嗚嗚~對吼~回程也要爬M形的兩個小山頭回去。
16:30 站在頂端看到這個碎石陡坡居然很高興,表示天色還亮前趕到碎石坡溪谷,不用擔心摸黑危險了。大家有種逃出生天的感覺,彷彿玩一場天黑前逃出碎石坡的遊戲。
16:34 努力衝下碎石坡,到溪底可放鬆坐在大石頭上休息,表示時間safe了,也等所有隊友到齊
16:44 從溪底拉繩往上爬一段砂土落差
16:49 下一段陡滑的乾溪溝,這段路早上是摸黑走的,根本看不清路況,我根本沒什麼記憶,回程時才發現怎麼有點陡有點滑,不是很好走
接到來義林道完整的水泥路面
16:57 經過路邊停放的2輛摩托車,繼續走在來義林道,算是邊散步邊尋訪我們的車子,車子應該停放在林道上寬一點可以迴車之處
17:03
下山後因明天還有行程,我們住在潮州鎮,當然要來吃碗潮州有名的冷熱冰啊~選這間位於三角窗的正老牌潮州冷熱冰。
冷熱冰就是料是熱的,冰是冷的蓋上去,一碗綜合口味45元,吃的秘訣是不要攪拌,由邊下往上吃,雖然不喜歡吃圓仔,但這畢竟是這邊的名產,咬開湯圓的料很實在。而且當天北部寒流來襲冷颼颼,我們在潮州還蠻熱的,吃冰正好,耶!
這是車子進入來義林道的航跡,車行大概只能到7K多吧!
這是下車後從林道開始走,爬卡山的航跡。可以看到有點曲折,走崑崙坳古道接一些獵徑,繞到東稜爬去卡山,所以中途才有比對GPS時,越走越遠離山頭情況。紀錄:最低海拔約589M,卡山高度1555M,我們今天卡山原路來回含休息時間約11小時16分。
現在往卡山的登山路徑,是利用獵徑以及崑崙坳古道繞到東稜,在往舊部落的叉路口前,因為都還有獵人和部落巡禮的原民在走,路徑其實還蠻清楚,只是沿途很多山崖和邊坡,路況有些危險性,從叉路口上卡山的山徑則比較不明顯,原則上就是順著稜線爬過假山頭,我們從來義林道出來後還有人問說要不要組隊下次重裝走衣丁和茶仁或去古樓舊社,大家都是一臉屎樣搖著頭。(雖然想去看古樓舊社,台灣馬丘比丘,但路徑其實有點遠有點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