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時間:2018.08.18
天氣:天晴而悶熱,下午下大雨
參加隊伍:週六菁英歡樂隊
路線行程:一坑站→一坑古道→石底觀音山→石底觀音洞
因為在10月有長程縱走的規劃,這一兩個月就需要出來偶爾進行行前負重訓練,進哥要帶大家走一坑古道和石底觀音,剛好這條線我也沒走過,背包裡塞一些啤酒當負重,從木柵捷運站搭往平溪的公車(795號),在一坑口下車。
8:32 大家集合完畢,從公車站旁邊的叉路口,走入薯榔村。
既然名稱為一坑,可推測和礦區有關。石底一坑屬於石底煤礦的一部份,石底煤礦則為台陽公司旗下的礦場之一,如果大家對一坑煤礦的遺跡和歷史沿革有興趣,我有找到一篇尋找拜訪一坑煤礦紀錄的文章:http://ivynimay.blogspot.com/2015/06/1040613.html
8:34 經過紅磚民宅,古厝房子的味道。上次走這條路是爬薯榔尖,算算也好久沒來了。
8:38 來到薯榔尖叉路口,右轉石階往上就是爬薯榔尖,而且這條線上薯榔尖很陡。直走則是往一坑古道、作碑內古道。
8:41 繼續順著溪邊步道走幾分鐘,就來到一坑古道的入口,右側竹子的小徑上去,就是一坑古道。
8:43 古道路徑起初還蠻清楚,經過一排竹子
8:52 走過一條很滑長滿青苔的石頭上坡乾溪路,上來到寬敞的竹林地,拐彎時看到古道旁有古老土地公廟
8:56 濕滑的大石頭,可以拉繩從底部走過
9:03 來到大石頭乾溪溝,順著乾溪溝往上走幾步,路口在斜對面。這條溪本來應該有水,在行前注意事項有說明需穿雨鞋,要過溪,不過本人只有登山鞋,也都是穿登山鞋硬上到處爬,幸運的是當天完全乾枯的狀態
9:10 經過一叢竹子後出現了紅磚屋!雖然沒有屋頂,但是這個古厝還蠻有意境。只是我看到旁邊另一間小紅磚格子,想說這總不會是豬舍了吧!(某次走古道看到房子旁小間房舍誤以為是廁所,後來正確答案是豬舍,哈哈~)這麼小間的功能不知道是什麼?
9:14 順著路徑走,但是前方有倒竹和黃藤擋路,看來真的近來沒什麼人走這條路線,進哥拿出刀子開始砍路,這邊山坳很悶熱,辛苦進哥了。
除了蕨類生長茂盛外,平溪這附近山上,常常可以看到這種孑遺植物,雙扇蕨。一開始記不起來,看到後來我都會背這種植物的名稱了。
9:29 往上爬陡坡,路徑陡且窄,不過有很多粗勇的樹幹可以拉
10:03 而且踩點大多淺淺的,這邊的土質也易滑,我常常都覺得其實郊山最難搞了,尤其郊山的植被生長快,一陣子沒人走,路就不見要找路砍路。
10:38 上稜後沿著稜線繼續往上爬,上面是一個小山丘,右邊有看到布條及叉路,右側才是往石底觀音山。往上走看起來也是路徑,查地圖似乎是往刀石崙?我們在叉路口周圍稍微平緩處大家自行找位置小歇。
10:43 從稜線出發,一開始就往下(所以剛剛就只是要爬越過那個稜...)
10:53 下來至蕨類很茂密的山坳
11:00 在往上爬個小坡到鞍部。雖然這邊沒水源,但是鞍部是比較平緩的地形,決定在鞍部午餐。上鞍部往右走則是石底觀音方向,左路則是往581峰、有應公鞍部。
11:53 中午休息時間快一小時,大家吃飽喝足,還沒走上今天的山頭哩!看到樹幹上有路牌,鞍部翻過去也是可以出一坑站、師功橋的
12:05 順著山徑走,有一塊滿是青苔很滑的岩石落差,拉繩下去
12:15 來到雜草叢山路徑不明處,撥草稍微找一下就可看到布條和路徑
12:26 走一段明顯的古道路,來到叉路口,直走平緩的古道路往五坑站,左轉山腰陡坡往石底觀音。
12:29 山腰陡坡爬上去來到一處寬敞平緩的樹林,前路往上為石底觀音,左轉可以出觀音寺
在這片樹林等大家到齊,看到樹上有結小果,大家正好奇這是什麼植物,葉子和果實對一下,內行的山友解答了,這居然是茶籽!
12:38 揮別可愛的小茶籽,往前就是上坡了
12:50 在稜線上上下下,遇到一顆大石頭,落差太大無踏點,目前有根木頭架免強架著,踏著木頭拉樹幹往上,但是腳踏的感覺是:這根木頭可能撐不了多久了
13:02 繼續在稜線上上下下翻越小山頭,坡度都是陡而短,其實也是有點累
13:10 看到右前方有架繩,要爬之字上右邊這個稜
13:30 稜線路徑不寬,但算清楚,石頭樹根路的陡上坡
13:32 經過一些零星的大石塊,抬頭看天空,應該就是上面吧!
13:36 爬上來有片小草地,樹上掛有石底觀音山的牌子
石底觀音山,H519M,土地調查局圖根點,基點前有一塊小空地,但腹地頗小
13:48 石底觀音山的基點旁有小路,可往觀音寺和106公路
13:54 路徑很陡,不過這邊的路面比較乾爽,不太會滑,拉著樹幹輔助
14:21 來到一處山腰大岩壁,稍作休息,繼續右轉陡下
14:29 看到石階,右轉出觀音禪寺,左轉上階梯則是去石底觀音洞
時間尚早,走往石底觀音洞看看
14:30 原來是大岩壁中有個洞穴
還有一塊牌子標示基隆河分水崙、基隆河源頭。我東看西看也沒看到水,怎麼會是源頭?
旁邊設置有解說牌。我以為分水崙是像“分”水嶺(分為動詞),原來分水崙本身是地名,分水崙、薯榔村這一帶區域是基隆河的發源地。
觀音洞的名稱,應該是目前有放置一尊小觀音像吧!看起來是天然形成的洞穴。台灣的山裡很多小型寺廟或修行地,附近的山穴都常常會擺放神像或佛像,不知道是希望藉此保佑路過的人,還是修行者多放多保佑,因為有時我路過很荒郊野外,想著神像放在這是多久才會有香火供奉啊?
我們在這邊休息泡茶(觀音洞前方有山泉水水管,一定要煮沸),我也趁機把背包中練習負重的水果啤酒都拿出來分喝,大概是我們聊天的聲音傳開,此時有出家的師父走上來探望,和我們聊天
師父既然在這邊修行,地形地貌很熟,我隨口問說這附近是不是有百合花開了啊?師父抬頭指著觀音洞上面給我看:上面有喔!
哇哇~果然睜大眼睛仔細找,岩壁上有2朵花,就是艷紅鹿子百合啊~這一年夏天也看到了艷紅鹿子百合,真開心。
15:23 時間差不多,不遠處傳來雷聲,看天色雲也聚過來,從觀音洞往山下走
15:26 先經過一排房舍,一樓應該是觀音禪寺的洗手間,很乾淨,大家進去上廁所(剛剛喝了好多液體)順便換衣服
15:35 繼續往前走就經過觀音禪寺的正殿
門前廣場還有蓮花水池,順著禪寺往外的聯絡道走就是啦!
15:41 順著馬路上,一直往外可以到106道路搭公車,非常幸運的,我們快走到這涼亭時,開始下雨,而且雨滴一開始就略粗,先乾脆進入涼亭稍作休息,突然就午後雷陣雨襲來,雨勢超大,不過大家已經躲進涼亭,不然剛換乾淨的衣服又濕透了。等到又大又急的雷陣雨結束再搭車回家。
這區域的路線其實很多很複雜,可以四處連,薯榔尖、耳空龜、四分尾、作碑內古道、磐石嶺,或是姑娘廟、紙寮坑古道等四方路線都可以連來連去,所以最好有熟悉路況長短的人或攜帶路線圖才不會走到不知道要下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