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時間:2019.03.23
天氣:下午小雨
參加隊伍:蘇老大
路線行程:坊山溪→中央號誌站→溪谷路(溪底便道)→中央隧道西豎坑→茶留凡山→安朔溪溪谷路→中央隧道東豎坑→菩安號誌站
這段從屏東至台東的越嶺探險路程,源自於一位外國人在登山補給站發表的行程記錄,紀錄詳見如下:
https://www.keepon.com.tw/thread-5c361081-d5fa-e711-80d9-901b0e54a4e6.html
在108年1月時,承蒙叩晌家族根據其資料,披荊斬棘砍除障礙,整理了由屏東枋山溪越嶺茶留凡山出台東安朔溪的路徑,並綁了登山布條指路,路徑更為清晰。蘇老大趁著路還很新鮮,而且此路線多路段沿著溪床走,是枯水期限定,趕快揪我們前去來一場中央山脈越嶺啊~中央山脈越嶺,聽起來是不是很厲害啊!
而早期這段路徑可能是麻里巴(maljipa)部落先民因生活環境影響,且在日本高壓政策統治下,由原居住地高雄州潮州郡外麻里巴社(今枋山溪上游)移民至台東縣達仁鄉安朔村的東移越嶺路線。
車子先是由枋山溪中央隧道西口號誌管制站進入(需先申請入山),車子就行駛在喀拉喀拉一路搖晃的溪床便道,前一晚在火車站打地鋪沒睡好的本人,覺得這種晃來晃去很是好睡就一路度咕,偶爾睜開眼睛看一下滿是大石塊的溪床。聽到司機泰嚕大哥還唸說這種歪七扭八路況,你居然可以一直睡覺!(我覺得下次說不定郡大林道我也可以練就一路睡了?)
6:45 車子行駛過一處小乾溪床後,差不多也到了車行終點,下車整裝。
溪床邊散佈被沖刷來的大石塊,這些都是八八風災後,大自然巨大破壞力的表現。(從號誌站進來到車行終點大約6K)
7:04 出發,便道再往前走幾步,就沒有車行的寬度,樹木都生長出來了,朝左側可看到布條和人行的路跡。
7:07 接到剛剛車子橫越的乾溪床,旁邊還能看到毀損的大水泥管,這邊開始是順著乾溪床往上走
走在溪床上,常要踏過或在大大小小的石頭上爬上爬下,和一般石頭顆粒比較勻稱的溪床不同,這就是多年前被風災肆虐過後的景象
姬赤星椿象,在岩石上爬行
7:12 看到更驚人的景觀,整個被破壞崩毀的攔砂壩,大家抬頭欣賞,以前也不知道攔砂壩內部(底部)原來是長這樣
沿著一段從攔沙壩邊緣,再從壞掉攔砂壩下方的洞穴穿過
7:19 出來繼續沿著溪床走
琉璃星盾椿象
7:21 走在大石頭河谷往上
7:25 從溪谷左轉進林子中
7:28 沿著另一條小乾溪谷走
在路邊剛好看到一個潔白的頭骨,我也搞不清是山羊還是山羌的
7:35 上來在面對乾溪谷的右岸
7:40 順著路徑朝右上邊坡爬,經過長很多氣根的榕樹
繼續岩石陡坡往上爬,此處的山壁有潺潺流水往下
7:46 爬上來右側可看到路徑,此處比較平緩,休息一下,看過去正好能看到我們要翻過去的茶留凡
7:54 砂土斜坡朝斜上方走
7:57 看到左上方有類似水泥駁坎之類的結構,這段本來應該是平路,坍塌後須找路繞過來,上這段平路後就順著往前,但是仍會經過幾處堆滿石頭的坍方路段
我們要越過去的茶留凡山?
8:01 咦?走來到寬敞平坦的路,就像林道一樣,對於剛剛在溪谷石頭爬上爬下的我來說,這可以算是天堂路啊!
旁邊的樹林則出現大型的人工棄置物
繼續走寬敞平坦的大路,這以前應該是車子都可以開進來,畢竟要搬運建設那些東西
8:04 順著路徑(林道?)走,看到右邊一處擋牆,右轉順擋牆走進去,可以看到豎坑
8:06 大大的水泥圓柱物體,寫著中央西豎坑,而且還冒著白煙,豎坑周圍有水泥牆和鐵柵門保護。
8:17 欣賞完出現在荒郊野外的人工建物(中央西豎坑),我們就繼續出發
8:18 才剛離開豎坑的平地,就出現要爬砂土陡坡,幸好旁邊有樹幹可以拉,才比較不會倒嚕
8:31 寬敞的道路因為旁邊的土石坍方而變窄,路上石頭也多起來
8:33 下切到乾溪谷
然後就順著乾溪谷走
8:38 乾溪谷也是分布著大岩石,突然發現溪溝路邊有一根寫著山字的石柱,而且還倚靠在大石邊站好,推測是叩晌他們做的,想背上去當基點?
8:40 此處的乾溪谷形成絕壁大落差,找一找看到路徑是從左邊高繞
8:46 努力抓著芒草和樹枝,爬上陡坡和落差大的岩石
翻過來後還是要沿著大石塊爬上爬下
8:52 走過一處黑色的岩石面
9:02 從溪谷右邊岩石爬上去陡坡再繞從左側攀上去,上來至落差較小的乾溪谷
9:05 順著溪谷往上走坡度較和緩了,右邊轉上去走山路,這邊應該是要上茶留凡山
9:10 一開始也是之字土坡陡上
9:39 上至進樹林接近稜線坡度就和緩
9:44 順著稜線走在樹林內
9:57 來至一處小空地,樹幹上掛有自製(易開罐的瓶蓋耶!)的標牌
茶留凡山,H776M,嗯~這顆石頭的頭頂是平的,可以刻十字,難怪剛剛那顆尖頭的石頭被捨棄了。南迴鐵路的中央隧道,就是穿過茶留凡山。
10:10 穿過山頂繼續往前走在稜線的樹林裡
飄著小雨,蜘蛛網就會有小珠珠點綴
10:16 樹枝有點交錯時會擋路,畢竟這條路徑記錄很少啊~
10:23 從稜線左側要開始下坡,這段狹窄的邊坡路很難走,又窄又滑,看得出來似乎是人力開出來的路徑
10:35 從路徑不明的邊坡路下來,右轉順著路變大條的碎石斜坡
10:40 有時還是會接一段蕨類邊坡
10:44 順著另一側(安朔溪)的乾河谷往下
10:53 走在兩邊是山壁的乾溪谷中也是有趣的經驗
10:57 路徑就是走在乾溪溝一直往下,想像自己是安朔溪的溪水~
11:15 可是遇到落差大的地形,溪水可以直接流下去變成瀑布,我們就要從旁邊找路繞下去
11:28 走至一片視野較開闊之處,看來是兩邊都有過砂土崩塌啊~
咦~咦?有螞蝗,本來看一路都是算蠻寬敞的乾溪谷,想不到看見螞蝗扭動
11:31 乾溪谷繼續往下,常可以看到一些或說壯觀,或說有故事的岩石岩壁(地質教室上課)
樹幹上也偶有看見塗鴉,但都不知道意思
11:43 從大石塊找踏點繞下溪溝
11:47 例如看到岩石畫紅色箭頭向左,但路徑是繼續往下喔!
11:52 地上出現一處小水潭,表示這應該是叩晌紀錄上的水源處附近,抬頭剛好看到白底黑花紋的小可愛:古氏棘蛛
11:59 從溪谷左側看到樹上綁了,也有條路徑,這是通往豎坑的叉路,要下山則是繼續沿著溪谷往下走,我們先去參觀豎坑順便吃午餐。
中央東豎坑:南迴鐵路通過山區,故有多處隧道,為了使隧道中通風良好,南迴鐵路更在長3000公尺以上的中央、安朔、金崙、大鳥等4座隧道頂挖了5個深100公尺以上的垂直豎坑,中央隧道因長達8070公尺,所以有東、西2個豎坑,東豎坑坑體直徑5公尺,於民國78年先行興建完成。
對南迴鐵路的相關資料有興趣的話,請看此介紹南迴鐵路概況的部落格:https://harrison0126.pixnet.net/blog/post/53493966
我們坐在東豎坑旁的空地上,領隊煮豬肉丸子麵讓大家吃中餐,在吃麵期間,剛好有火車通過,可以聽到豎坑下傳來清楚的轟隆聲,有趣的是因為不同車種車行速度不同,聲音當然也不同,我們就邊吃麵邊玩起猜火車啦!(咬一口丸子:啊~這應該是自強號)
在東豎坑旁邊樹林探索,樹枝間吊了一隻梭德氏棘蛛,今天看到兩種棘蛛,真開心
把梭德氏棘蛛放在手上拍照時,牠被嚇到掉到草叢中翻肚肚了,我們才發現牠的肚子居然有個像肚臍的圓孔耶~真可愛。趁牠翻回來之前,趕快拍一張走光肚臍照
13:09 感覺得有飄小雨滴,吃飽後趕快收拾,從東豎坑走回溪谷,要下山囉!
13:22 繼續沿著溪谷下坡,但下著小雨走,溪谷路的大石頭變很滑,整個河谷石塊因為落差大,更難走
13:25 踏過小水潭到對面的路繼續往下
13:38 來到安朔溪的兩個支流交會處,右轉繼續順著溪谷走
13:41 經過上面有用白漆寫字的大石頭
13:42 接到土路小徑,雖然雜草長得蠻高,還是看得出小徑
永澤黃斑蔭蝶?
13:49 小徑走出來是一支流的乾溪溝,右轉順著乾溪溝左側的小徑走
13:54 接到安朔溪主流的溪谷,沿著溪谷右側走
13:57 走在便道上,陸續看到路旁停有車輛
16:07 走出來到菩安號誌站,泰嚕大哥的車已經在這邊等我們囉!
菩安號誌站旁邊可以看火車通過,而且剛剛要走出來時有聽到轟隆聲,站在號誌站回頭看,原來那是山洞,所以可以看到火車出山洞或是進入山洞的畫面。(我在換衣服時剛好有火車經過,來不及拍照啊~)
14:56 今天的茶留凡越嶺行程比較短,領隊就說要去撿個基點,來到大武鄉公墓,領隊站在公墓路邊張望(沉思基點在哪)
朝海邊看風景,還能看到(墓地)屋頂上壓著一塊塊石頭,排得看起來像某種棋子
領隊拿起刀子朝芒草堆中開始修剪,我跟在後面撥草時,正好看到花朵很迷你的三角葉西番蓮,旁邊還結了一粒小果
撥開草叢出來是靠近山崖邊的觀景點,原來是來公墓找基石啊~
但是意外收穫到這段弧線很美的太平洋海岸
巴塱衛,H70M,三等三角點(No.815),位於太武公墓內的靠海邊山坡。當然大家如果網路上查詢,會是另一個名氣比較大的巴塱衛,因為它是二等的,還是小百岳,重點是開車就能到。不像這顆巴塱衛在公墓裡...真的只有專門收集基點的人才會來。
難得站在靠海的公墓中欣賞太平洋海岸
15:40 晚上就住在大武台九線上的民宿,所以時間還很充裕,我們就先去金龍湖散步(我還想說內湖的金龍湖哩),好像要補足今天沒走夠路?
外面有停車場,看來也是個遊憩區,大武鄉公所有沿著湖闢建環湖道路,停車場旁也設置廁所,我們開始環湖走一圈
15:47 才走沒多久就在涼亭旁看到一個三等控制點,真是現在到哪裡都會被水泥柱之類的吸引住目光
湖邊看起來是沼澤或溼地的型態
金龍湖位於大武溪和朝庸溪之間的凹地,由豐富的天然湧泉形成,形狀略呈葫蘆形。蓄積的湖水是大武附近農田主要的灌溉水源,因此也稱為大武水庫。
這個長在靠岸邊的湖中的植物,很大一片,仔細看居然是高大的含羞草
岸邊也看到幾棵,開著粉色小花,都快跟我一樣高,長這麼高大,因此我第一次注意到含羞草還有刺!
16:02 快繞一圈時,剛好有遊覽車來,一群遊客也來逛金龍湖。金龍湖算是意外發現的台東小旅遊
叩晌家族的茶留凡越嶺紀錄,這次非常感謝叩晌的航跡檔,以及綁布條指示路徑
https://www.keepon.com.tw/thread-9b7db05a-0718-e911-80dc-901b0e54a4e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