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時間:2013.09.08
天氣:在台灣還是屬於夏天,所以就是“熱”啊~
參加隊伍:福氣美滿
行程:石碇國小→西帽子岩→炙子頭山→筆架山→猴山岳→猴山岳前峰→指南宮纜車站
筆架連峰位於深坑、石碇之間,既然稱為“連峰”就是由綿延的山峰所組成,西帽子岩、炙子頭山、是三座主要的山峰,全長約6公里,與皇帝殿、五寮尖並稱為北部三大岩場。
想不到我居然沒有筆架連峰的紀錄,表示我走筆架是好久以前,還沒開始寫部落格的時候啊~
牛奶和豆奶的雙奶合照圖。之前都是爬下來到石碇老街,所以吃豆花都沒喝過豆漿,這次既然要從石碇站起登,所以先彎去石碇有名的豆腐店買瓶豆漿(小),店家從大水桶裡撈出泡在水裡保涼的豆漿,一開始還遞給我大瓶的,媽呀~爬筆架背大保特瓶的豆漿,我又不要負重訓練(裝虛弱),馬上跟店員說:偶…要小罐的啦!小罐的豆漿25元喔!
8:57 從石碇國小出發,9:03 穿過民宅沿溪邊走,就來到筆架的登山口。
說到這個筆架連峰,上次來走也是好幾年前了耶!和Q桑某天說來爬筆架逛逛,那時來沒印象登山口有立這個小石頭啊!
9:10 上去一開始是平緩的小徑,有在走古道的感覺,路過一間土地廟,再踏過石橋,差點以為自己今天是來走古道郊遊了。
9:15 開始順著大石塊天然鋪設而成的路徑往上走。
9:19 左邊會路過一農家(石潭子坑1號民宅),照慣例,這就是要爬筆架前,大家稍做休息的地方,因後之後就是一路陡上到稜線。房子的牆壁是由石頭砌成,此農家來來往往的登山客也看多了,所以門口會放個茶桶免費供應茶水兼賣茶葉。
9:34 在農家喝了飽飽的熱茶,準備一鼓作氣往上爬。
9:44 這一段是順著山徑爬坡,略陡,有一兩處落差大一些,需要拉繩爬上大石頭。
9:57 想不到今天蠻順利的就上來到稜線,以前都覺得這段上稜路又悶熱又漫長。右轉往筆架山,左轉可以下石碇。稜線上有風吹,就舒服啦!一上稜線抬頭可看到樹上掛在1號牌,之後沿著筆架連峰的路徑,依序會有號碼牌,萬一有需要摳消防隊幫助時,說明身在幾號附近,清楚易懂。
8:10 接下來就是在稜線上行走,此時就可看出岩稜的特色。
10:21 沿途路跡都很清楚,畢竟是石碇這裡熱門路線,不過說是稜線,其實還有些路段會有比較大的落差要爬上爬下。
10:29 岩石稜線上其實有鑿洞了,所以很好踩踏
10:31 過5.2K的里程柱(看來O.0K是從木柵那邊的鞍部算起來)
10:42 路過2號牌子後不久,前方出現巨大石塊,從大石塊下方有路繞過去。
10:51 走筆架感覺路徑變化比較多,時而上稜線欣賞風景,時而可躲在樹林裡遮蔭一下。
11:05 雖然基本上都是在稜線上走,但是也是會順著連峰的山勢繞來繞去,所以有幾段也是有陡坡向上或向下。
11:07 到西帽子岩,H480M,牌子掛在大石頭後的一棵樹幹上,揪~竟有什麼奇特之處呢?
順著路徑往下走幾步後,抬頭看才會知道,兩粒大石頭互相抵住保持平衡,其中一粒底部還整個平整,據說這個外觀像帽子的形狀,所以稱為西帽子岩啦!(不過我還是看不出來⊙_⊙a)
11:10 狹窄的崖邊路也可增添幾許刺激感。此時邊過這窄山徑邊想著:如果背包太大(厚)反而不適合側著身走啊~
11:11 路過官方路牌,標明往炙子頭山25分,筆架山則120分。前方出現高聳的兩條路,右邊是這個舊路,垂直又陡就算了,上面的繩子看起來還有點要爛掉的“懷舊感”
左邊則是後來開的新路,比較多樹根樹幹可轉折拉手,兩路上去會相通,我當然走新路啦!( ̄y▽ ̄)╭
11:15 上稜後順著路徑走,筆架連峰的優點是路途很清楚啦!叉路也多有路牌指示。往前方遠遠望去,那粒尖尖凸凸的據說就是筆架山。
11:36 在樹林中路徑走一小段,來到一山頂平坦有小空地,還有椅子可休息之處,抵達炙子頭山,土地調查局圖根點,H528M(小魁大哥又帶著彩筆幫基點上新妝囉!)
終於可以把早上買的豆漿拿出來配麵包,希望不要搖成豆花了。和Betty兩人享用石碇這濃稠的豆漿,咦?阿不是微甜嗎?!( ̄O ̄;)哪有~我喝起來都沒甜啊~雖說豆漿濃,但是不甜豆漿真令人覺得若有所失,難道是拿錯了?(不過後來證實,這家豆漿的微甜對我來說真的就是不甜…)不過山上有濃豆漿配著麵包吃也是很不錯的啦!
12:30 中午休息完畢,繼續往前走
12:42 來到2.5K的里程柱
12:51 遇到需要陡下的路段,都有綁繩輔助。
一路下來,要爬下落差較大的石頭,也已經有前人架梯子,真貼心。
13:03 經過7號牌,這裡只有看到往石碇的路牌,而前方的橫路明顯有兩個方向,另一方向卻無清楚標示,選往二格山的方向(木牌上寫103分)繼續走。
13:21 下一段窄坡,一邊是山崖,不過有搭網子確保,拉著網子突然有種走森林遊戲場的錯覺。
13:28 爬一小段上坡後,上面稜線鞍部就是各路交會點,就是“筆架”放筆的地方,亦是8號路牌之處。我一直以為往右邊爬大石頭上去就是筆架山,原來那個高點是展望點,因為大石頭周圍無遮蔽。結果…原來筆架山在這個鞍部往左邊走幾步,再叉上左邊的小山頭,才是基點放置之處。我現在才明瞭,筆架山就是這個︿︿形狀,右邊大石頭和左邊筆架山基點,分別是兩個︿,中間凹進去放筆的地方,就是大家在休息的這個鞍部。
上來稜線後往下望,原來我們剛剛走過來的路徑邊還有條比較不起眼的山溝路可以往山羊洞、烏塗窟。
先爬到大石頭上看風景,因為人潮眾多,還要排隊踏上大石頭的頂點,不過周圍展望非常棒。
除可俯瞰石碇地區的鄉鎮,可回望我們一路爬來的連峰稜線,還能遠眺周圍一群群的山脈,後面那個,據說是二格山囉!
大石頭的壁上貼著小鐵牌寫H580M(因為有這個牌子,我才一直誤以為這粒大石頭就是筆架山基點所在之處)
13:45 從稜線鞍部要往二格山方向出發時,走沒幾步,遇到小魁大哥從左邊下來,指著說:你不上筆架山喔↖( ̄▽ ̄")
抬頭看就是幾階略陡的石頭,爬上去大概1~2分鐘就可以在旁邊石頭找到不起眼的牌子。
原來這才是正港的筆架山H585M,嗚嗚~走筆架好幾次,今天終於見到廬山真面目,而且我完全不覺得有比對面山頭高5公尺啊。
14:00 以為要下山了,結果還是要往上爬捏~
14:13 經過9號牌,里程柱上寫0.7K,順著窄稜上上下下。
14:29 爬一個小坡上稜線,這裡有清楚的路牌,寫二格山40分
14:39 再踏過幾塊大石塊後,走鐵焍下去
就是綠豆湯鞍部,不過已經沒有綠豆湯了,嗚嗚~雖然,這個綠豆湯二代的綠豆湯稀稀的,湯比料多,喝起來也不怎樣。但在山裡爬來爬去時,每次走到綠豆湯鞍部還是都會來一碗,像是巡禮般,也是一種爬山的撫慰,不過綠豆湯已不復見,綠豆湯鞍部這個代名詞大概也會慢慢消失。
此鞍部左邊產業道路往北宜,直走續爬二格山,右轉可以下木柵的草楠大榕樹或是猴山岳。
在鞍部來個全員合照。其實每次走筆架連峰,我都覺得爬完到達這鞍部後發現故事還沒完結就很想坐著別動了|||○rz,下山才是長路迢迢啊~最後大夥決定從猴山岳下去。
上去是二格山,階梯往下可以接往猴山岳。
14:58 下一段階梯後接到平路山徑,左邊的叉路可以下草楠大榕樹,以前都是走草楠這一條,這次要直走探探看猴山岳。
15:05 前面一開始給點甜頭,是舒服的林間步道,再來就是拉繩樹根陡下一小段。
15:15 整條基本上規劃成猴山岳步道(長度寫3.3K),叉路都有路牌指示方向。不過到這段步道時,很明顯左邊看起來有大叉路口,還有綁布條,但是卻沒有任何標示,所以先在這裡等一下隊員集合,繼續往前直走。
15:21 走出步道過馬路(阿柔洋產業道路),再接上對面的階梯。
經過小鐵皮屋後左轉順著石階往上。
呼~踏上石階上面就是一片光明了!
15:43 才怪~還是需要上上下下。先到此鞍部休息一下順便等後面山友到達。這個鞍部也是多方交會點,右轉草叢裡有不是很清楚的路往廢棄古厝(10分鐘),左轉可以下草楠大榕樹(現在還來得及改變心意),直走往猴山岳。
16:03 走一段比較狹窄的山路
前面出現叉路,好像是兩條路到上面會交會吧!因為都沒路標,右邊的路也有綁布條。不過我們最後是取左。
16:05 據說這一段石壁上去後就“平”了
16:13 果然就是稜線上樹林裡舒服的步道,此時已經走了約2.5K,還可以看到標明猴山岳前峰的里程柱子。
16:20 就這樣在步道散步時,路過右邊有一粒很不起眼的基石,喂!怎麼都沒有人停留啊?我只好蹲下來研究一下這到底是啥,叫出相機裡剛剛拍的路線圖。
瞎毀啊~這就是大名鼎鼎的猴山岳啊!H553M,土地調查局圖根點,而且就在樹林中步道的路邊,沒展望,很容易就匆匆走過沒看到,我還一直以為這粒是前峰哩!
16:22 沿著步道下一小段石頭陡坡。
16:26 步道盡頭就是一有寬廣空地的崖邊(看起來像崖邊)
這裡的視野一級棒,101以及腳下風光盡收眼底。
猴山岳前鋒,H514M,北市三角點,No.95,這個視野很棒的地方是前峰喔!
16:35 就站在剛剛看風景的崖邊,垂直往下看,就可以看到有山徑。從前峰這裡下山的路有兩條,猴子走的跟人走的,聽說從山下往上爬,更能體會為什麼叫猴山岳,不過反正我們今天逆向,所以領隊說當然要走猴子走的路,算是猴子下山。猴子走的就是通往萬壽路(猴山岳土雞城),路程短。
反正就是沿途一路大石頭拉繩陡下,吱吱吱~
可以看出來如果是上山,那就真的猴子爬岩又抓樹啊!如果是雨天,那更是咕溜~
16:48 下來到至少比較和緩一些的M雖然還是陡下坡。
16:53 平路了,往左轉就可以看到馬路。右邊的叉路,據說走人走的路下山會從右路接過來。
16:54 下到馬路後,記得要往左上順馬路走,不然一般直覺是會右轉下坡吧!誰料到要往上坡走?
16:58 走到右邊一個小店邊有叉路,被茂密的樹遮住了,不然這裡是有地圖和路牌的,旁邊的樹也綁了很多布條。路牌寫往“指南宮後山”
17:04 反正只有一條路,順著水泥路走,經過鐵塔(電塔?),走下木頭棧道。
17:07 就這樣下水泥樓梯後又接到柏油路,後面的大哥看我站在最後一階遲疑張望,就說往右轉啦!
看到這個指南宮的牌樓,不過應該是臨時性的吧!因為某某法會搭建的牌樓。
17:09 經過指南宮大門,我拍這個月下老人是因為我頗疑惑,指南宮的傳說不就是分手廟嗎?什麼時候有月下老人?後來查到新聞是2012年底台北市為了破除迷信(招攬新客人?)就把後山供奉了月下老人
前方勇猛的山友繼續往前走,說要走下去政大,基本上我看到人造交通工具就會當場意志薄弱兼腳軟,所以在指南宮這裡等Betty,當然是揪著她搭纜車下山囉!﹨(╯▽╰)∕
因為纜車常會被最上面貓空站佔滿,所以在中間攔截車的訣竅就是拆開來坐啦!不強求一定要坐同一車廂,這樣就可以很快等到位置分批下山囉!
我還是覺得走完筆架連峰才只是起點,真正要走到有交通工具或下山的路途還遠的哩!所以行程雖然名稱為筆架連峰,從早上9起登到爬下山有人煙,還是5點才摸到可以開始回家的交通工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