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時間:2018.02.25
天氣:霧
參加隊伍:太魯閣登山社
路線行程:花蓮火車站→新白楊→駐在所遺址→學校遺址→部落遺址→合歡越嶺古道→古白楊吊橋遺址→新白楊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太魯閣登山社的活動,一直耳聞位於花蓮太魯閣山社的名聲,不過實在距離有點遠,交通有點不便...超哥是原住民史料迷,尤其對合歡越嶺道的相關資料一再研讀,看到有古白楊的巡禮,志忠、超哥夫妻我們幾個就揪一揪來花蓮玩耍囉!這次既然名稱為舊部落巡禮,結果一座山頭都沒有,當然也沒有基石,但是拜訪了好幾處遺址。
來花蓮爬山比較麻煩的是搶火車票吧!太魯閣或普悠瑪的票很搶手,我們前一天(星期六)傍晚先坐火車到花蓮,入住於離火車站步行約10分鐘的背包客棧,這樣隔天一早就可以走去花蓮火車站集合。
古白楊的古,是一種發音,而不是古和新的對比,古白楊(Gubaiyang)在原住民語中是準備出擊之地的意思,原意為太魯閣族出發與西部霧社泰雅族打戰時的住宿地。
8:22 車子由太魯閣進入,行駛一段中橫道路,來到新白楊,喔喔~我心裡想著:所以從新白楊進入古白楊嗎?
新白楊這邊有處停車場,也有洗手間,車子就停在這囉!介紹牌上清楚的寫著:下方有太魯閣族的老部落古白楊,中橫公路通車後,可能這裡正好位於古白楊部落上方,所以就命名為新白楊。
古白楊是昔日合歡越嶺古道最大的部落,日據時期的太魯閣戰役中,此處曾是太魯閣人與日軍激戰之地,太魯閣戰役後,日人曾在此設置小學、派出所、接待站、衛生所等,至今遺跡尚在,我們就是要去拜訪遺跡囉!
停車場有新白楊大石牌,而且著名標高海拔1644M,剛下車就可以踏在海拔一千六的地方,天氣涼涼的。
站在停車場整裝時,可以看到立霧主山及佐久間山啊~
8:32 整裝好出發,走在馬路旁往內走幾步後就可以看到台8線(中橫公路)142K的路牌,從這邊往右下走
8:36 有個水泥斜坡,走在水泥斜坡往下,下方是立霧溪谷
剛好有漂亮的光線打入山谷,層巒疊起。水泥小路終點有間農舍,從農舍前有條向下的山徑就是入口
8:42 斜斜的草坡陡下,這條路線大方向往下,沒有明顯路徑,依靠的是太魯閣山社金領隊前幾次來探路清路綁的布條。在搭車前來新白楊的途中,金領隊還告訴我們他之前來探勘路線時遭遇的一些...靈異事件,總之舊部落也是有自己的脾氣,不想現身時,就是躲在迷霧中啊~所以太魯閣的嚮導們也是很辛苦的來探過幾次後才成功找到舊部落遺址。
山坡陡下,我們想著該不會要一直下到溪底吧!
8:50 走之字形一直下草坡,來到一處有類似竹架流籠結構的地方。雲層剛好在立霧主山及佐久間山山頂飄移,前方的環流丘峰也能看到
8:52 這片山坡有之前林務局委託種植樹木,所以可以看到山坡上插有一根根保護樹苗還是做記號的竹子。
8:57 其實應該沒有什麼路跡,是領隊們之前來探路時稍微整理並綁布條,大方向就是朝下方溪谷
9:05 到一處略明顯的橫向山腰路,右轉橫向走山腰路,不久就遇到雜草藤蔓叢生,要鑽過去。
9:11 仔細看路面其實有平緩古道的樣貌,左轉下坡
9:13 走下來看到了路中有長條木板!
9:13 喔喔~歷經一段坎坷的路後,居然出現了古道的木棧階梯,不過木頭多已腐朽
9:21 穿過倒竹和雜草後,來到一小片空地
9:22 這片空地小歇一下,這也是O行交會點,回程會O回這片空地再循剛剛原路上去公路。等等的路是往下走,回程則是從右邊接回來。
空地上看到一個青松汽水瓶(大福公司生產),查詢資料:羅東很久有間規模不大的汽水工廠,名稱為大福汽水廠,雖然青松比黑松早,但商標外觀有點像,且青松商標無申請註冊,後來商標被黑松控告侵權,民國42年法院判定青松敗訴。所以這個是時代的汽水瓶
9:31 出發往下走,走過木棧階梯的遺跡,轉彎處看到樹上(或是藤蔓?)結了一串串小花
9:49 沿路撥開比人高的芒草往下走,一定要戴手套,不然可能手會被芒草割傷
9:53 穿過有樹藤和蕨類生長的區塊,繼續往下走
9:59 沿途開始出現高高瘦瘦的樹幹,頭上有一搓毛,仔細看是蓪草耶~看到下方有一片比較平坦的地方
10:01 原來那片平地是古白楊駐在所(遺址),剩一根門柱大正3年(1914年),設立「古白楊警察官吏駐在所」,昭和20年(1945年)廢止
走近看,門柱上還有掛勾,駐在所下方3公尺處為合歡越嶺古道通過之處
抬頭看到一棵比較有葉子的蓪草,有趣的是,如果和蓪草嫩葉擦身而過,葉子上的粉沾到衣服上,就會有咖啡色的粉,此時我才知道原來蓪草嫩葉是有粉的耶~
10:16 離開駐在所遺址,往左邊橫向移動,經過一個泥巴水池(山豬玩耍的池?),看到一個用金屬管子搭建的架子,因為外觀顏色的關係,我本來以為是竹子搭建,靠近一摸原來是金屬的,只是長了青苔。古白楊流籠頭,這裡後來被開墾成蔬果園,農作物需要依靠流籠載運上去公路
10:21 一層層平緩地,現在長滿蓪草。蓪草曾是台灣重要的經濟作物,所以看來這區域是曾進行推廣人工種植蓪草的。
10:24 發現地上有水泥結構物
10:25 這一片是小學遺址,正式名稱為古白楊蕃童教育所,這兩根應該就是學校的大門的門柱。大正5年,在此設立「古白楊乙種蕃童教育所」
走到門柱正面,已經無法辨識字跡(還是本來就沒有字?)
眾蕃童們在教育所門口合照
山友大哥們展示蓪草的心給我們看,裡面白白軟軟的蓪草心也是製紙的材料
學校平台下方有石板堆疊駁坎石牆
從堆疊的石板牆旁往下走
10:45 經過一處平坦石頭上放了三根香菸,這是一種儀式,進入祖靈的場所,領隊他們會先準備香菸和米酒(其他酒也可以)舉行儀式,也保佑大家此行平安順利。繼續往下坡走,開始陸續看到類似石板屋、石板牆壁的結構,這一區是舊部落遺址
10:48 經過比較開闊地,目前也是都生長著蓪草
10:52 下來到一處乾溪谷,此處作為午餐地點,領隊並指著旁邊的山壁上隱約的,狹窄的路跡,告訴我們中午後要爬上去
11:12 擔心下午會下雨,我們簡單吃點東西果腹,就出發走下午的行程,從溪谷爬上旁邊的山壁,之字形狹窄的路跡,應該是說本來沒有路跡,是探路時踩出來的吧?踏穩踩點,抓著山壁上生長的草根,還是可以上去的
11:18 左邊就是溪谷,可聽到水流聲,沿著溪谷的狹窄山崖走一小段,再爬一處陡坡山壁
11:35 上來後看到整片駁坎石牆。後來查書,此處應是:玻卡巴拉斯社遺址。此社與古白楊等附近親族群聚落,共稱為古白楊,成為太魯閣峽谷中最大部落。
這處遺跡旁有多棵壯碩的九芎
11:38 遺跡的平地分兩層,從上層往下層看的景觀
11:43 以我們爬上來駁坎遺跡的方向來說,上到遺跡後往右轉是平緩且較為寬敞的山路,應該是這遺跡以前的聯絡道
11:45 不過才走一小段就遇到路不通了,從左邊往上切
11:50 爬上來往左邊走來到一處開闊地,看起來以前是有開墾種植作物的
12:01 從這處開闊地邊緣右轉往上爬陡坡
12:07 爬上接至康莊大道!還看到地上有玻璃酒瓶,這處是合歡越嶺古道,以前還沒有開中橫公路時,往來霧社、花蓮的就要走合歡越嶺道。
12:10 明顯平坦且寬闊的路面,可想像早期的合歡越嶺古道開闢得很辛苦,要回去方向是古道上右轉,但是看資料,古白楊吊橋應該離左轉不遠處的古道上,我們看時間尚早,決定轉去找吊橋
12:14 發現一段斷裂的鐵線,猜測是否為橋梁的相關設施,認為這是吊橋遺跡
再往前探並無看到橋(遺跡),回來到鐵索旁邊空地吃點心休息,超哥則四處晃晃繼續尋找古白楊吊橋的痕跡(因為還是覺得不會只遺留鐵索其他都壞光了)
12:39 從鐵索處起身往回走合歡越嶺古道,出發走回程的路
12:45 平坦的古道只有短短一段,爬一小段坡後接到生長著樹枝藤蔓的稜線
13:03 橫渡一段邊坡
13:09 經過一處小鞍部,往上爬過小丘後上坡下坡在稀疏的竹林裡穿梭
13:11 走回至早上青松汽水瓶的空地了
13:17 在小空地休息幾分鐘後,就循早上的路往上爬
13:23 走回木階處,一步步踏著階梯,有一種啊~古道遺跡尋覓之旅要告一段落了啊!這樣的心情
13:36 爬上至草坡上的流籠頭
14:00 不久起霧,這一段我們抬頭看著往上的草坡,路跡在迷霧中忽隱忽現,領隊說要走原路還是切近路?我們就選擇反正目標是爬上這個草坡,抄近路直接切上去啦!
14:07 小路爬上來至水泥路終點的農舍,旁邊的水泥路走上去就是公路囉!
14:08 走上來中橫公路,路旁的山櫻花有幾棵開得正豔。回到停車場有洗手間可以簡單梳洗換乾淨衣服囉!車子在返回花蓮車站的途中,雨就
感謝超哥提供我們當日走的航跡,並標出駐在所、流籠頭、國小等地點,且超哥在將我們的航跡套入google地圖後,看到古白楊吊橋要再往前一段且可能需要下溪谷,證實我們看到的鐵索不是吊橋遺址。因為看到網路上有前幾年的照片,吊橋雖然無法通行了,橋柱等主架構還是存在的。
17:12 因為我們火車票買比較晚(要搭7點多的火車),探訪完古白楊舊部落回到花蓮市區時間尚早,我們在民宿洗澡後,就撐傘開始尋覓周遭美食,大家說今天古道走不夠,要靠腳行動探訪蔥油餅。來到蔥油餅一條街(何時花蓮居然出現了這名稱,還在街口立了一隻吉祥物),花蓮市復興街,吃炸蛋蔥油餅。
不過也不用內心交戰要吃黃車還是藍車了,因為當天只有藍車有開啦!
蔥油餅不加蛋20元,加蛋30元,要炸蛋當然是要加蛋啊~我上次來吃已經N年前了耶!
領了炸彈蔥油餅後,走到附近有遮蔽的騎樓吃,炸得酥酥鬆鬆的餅皮,醬油膏已經先塗在裡面,蛋還可以半熟(蛋要不要熟可以附註喔!)咬下去蛋黃微流動,隔了多年吃還是很好吃囉!
老牌炸蛋蔥油餅(藍車):花蓮市復興街110巷2號
17:34 吃完炸蛋蔥油餅後,當然不會飽啊~根據民宿老闆的介紹,走來吃花蓮香扁食(因為民宿老闆很實在的說:你們爬完山要吃花蓮香才會飽啦!X香扁食吃不飽的),花蓮香的生意很好,進入店內自己找座位,填單子囉!
啊~因為除了扁食湯之外,多加5~10元就有扁食麵,民宿就是跟我們說要吃這個,有扁食也有麵才會飽囉!
鮮蝦扁食,扁食蠻大顆的,可以清楚看到裡面包了紅紅的蝦子,一碗湯裡有6顆扁食,如果是點鮮蝦扁食麵,就是4顆扁食,而且鮮蝦麵還有海苔。
扁食斷面秀,內餡有肉漿也有一尾不小的鮮蝦,這一碗鮮蝦扁食湯90元,有芹菜、白菜和油蔥提味,湯本身已有鮮味但偏鹹,不會因為加了油蔥太油膩,我還蠻推薦的。如果是綜合扁食湯(應該是鮮肉+鮮蝦)湯裡則還有撈到八角。
花蓮香扁食:花蓮市中山路347-1號
18:22 吃完主餐後就是伴手禮或點心時間,而且也要往火車站方向前進了。超哥要外帶公正包子回台北,我則看上對面的鋼管紅茶,不過我的目標不是飲料,是小西點啦!(因為當天下雨又冷,我不要喝冷飲)
這樣一包200元,長形巨大的小西點,如果要給它文青一點的名字,也可以說是台灣馬卡龍,蓬鬆的外皮,內層夾心是薄薄鮮奶油,吃的就是懷舊點心的情感,帶回來辦公室給大家吃囉!
鋼管紅茶:花蓮市中山路201號
推薦閱讀相關書籍:峽谷山徑二十里、百年立霧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