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時間:2019.01.19-21
天氣:情,傍晚飄起稀疏小雨
參加隊伍:蘇老大自組隊
路線行程:Day1:台東→新武部落→新武路東南峰(H1210M)→新武路山H1162M)→搭車→下馬產業道路→轆轆溫泉
Day2:轆轆溫泉→轆轆社(國小遺址)→佐利屯山(H1424M,原路來回)→轆轆溫泉
Day3:轆轆溫泉→爬回登山口→池上→仙草麵→回台北
第2天的重要項目就是去找轆轆社和佐利屯山。我的充氣睡墊似乎有小漏洞,早上醒來有點扁掉,但是半夜躺在帳棚裡就發現地上溫溫熱熱的,地下有溫泉啊~呼呼!所以不用睡墊也不會冷。早餐吃完收拾好小包包,先脫鞋,因為一開始就要過溪。
7:28 過大崙溪到對面去,不過這邊剛好是大崙溪、轆轆溪匯流處,所以爬到對面石頭岸上後,要再過一次溪,不要急著穿鞋子
7:46 總算可以穿好鞋子,沿著溪谷河床往內走一點,爬著石頭砂土的斜坡上去是登山口
7:51 斜坡爬上去後進到樹林內,左側看到帆布獵寮,只是轉來看一下獵寮。領隊說這個推測是山老鼠工寮,因為山老鼠營地才會搭那麼大,獵人的獵寮都是小小的。我則疑惑那這一區有什麼樹種?他們說可能是牛樟樹。右側繼續往上行
7:56 很陡的之字形邊坡,踏點淺又滑,而且旁邊草太易斷不好抓,領隊先攀上去架繩。
8:07 上稜後右轉,順著岩石瘦稜的上坡爬
8:10 爬上至視野比較好的地方,剛好也有很小塊平坦地,大家路過就回頭欣賞一下風景。
下方的大崙溪溪谷。在賞景處後續往上,走一小段上坡樹林石壁後,航跡顯示一直上去,但再往上是幾乎削直的山壁且踩點很淺,下方是深谷,前方的領隊爬一小段後覺得路不對,太危險了,根本是山羊才能走。我們比較龜速的幾個在周圍找路。在左側貼著山壁找到被芒草遮住的狹窄橫向路徑
8:29 所以要橫向渡過山壁
8:55 山壁過後往前爬坡進入樹林內,路徑大致是在山坡腰部橫切走
9:10 經過這個打結的樹幹。因為路徑不是很清楚,也幾乎沒布條,雖然我們有下載航跡檔,實際上走時,還是需要認路徑找一下路痕。所以回程時又認到這個樹幹確認路沒偏差。例如我們們這段橫切斜坡的山腰一開始走太高了(高腰),走到後來沒路好靠腰了,要爬上稜線似乎也不對(抬頭都是陡峭山坡和石壁),就往下找原來是要下去低腰
9:11 從大石壁底部繞過再往上爬
9:15 看到左邊有石板牆,留下來的部分呈現雙層石砌牆面構造,中間是空地,大家看到第一個遺跡,興奮湧上去拍照啦!後來回到營地和研究生聊天,他說布農族的家屋會是ㄇ形,此處旁邊山坡向陽面則是一片蕨海,推測這裡可能是以前的耕地,所以這個房子有可能是工具房。
9:29 繼續往前走是寬稜上坡,爬上去到一處平坦的空地,先看到石頭排成的兩條線形,疑似水槽或貯物槽的長方形構造
9:33 繼續往前來到平緩樹林,左側是往左利屯山的路,右側則出現整片石牆。
轆轆社(其實是小轆轆社),一面長長約20~30公尺的石砌駁坎,後來得知這是國小遺址,轆轆社公學校圍牆。
轆轆在布農族語,據說是水蒸氣很多的意思,因此處的大崙溪段,有數百公尺湧出熱泉而且冒著白煙。在日治時期,第5任總督「佐久間左馬太1910年實施5年理蕃計畫,第一件要務就是沒收原住民賴以維生的打獵槍枝彈藥,引起原住民反抗,因獵槍不只是打獵的工具,布農族甚至當成祭器,有專屬的祭禮,因此有宗教上的意涵。布農族是撐到最後強力反抗的族群,1915年,布農族頭目“拉馬達星星”發動大分事件,襲擊大分駐在所,殺死12名日本警察後,進入中央山脈深處伊加諾萬(日人習慣稱為伊加之蕃),並準備長期抗戰。日本人於是在1927年開鑿關山越嶺道,深入新武呂溪上游,1932年再造關山越嶺道大崙支線,深入大崙溪流域的坑頭社,再沿大崙溪上溯到伊加之番,將拉馬達星星家族一網打盡。後來日本人將大崙溪流域的布農族各社(包含轆轆社)遷村至平地,以便管理。
9:53 在這個長牆玩很久,終於甘心出發繼續走
10:02 爬個小坡上來越過岩石堆
10:14 繼續往上爬坡,經過這棵八爪樹身旁
10:28 上來一處岩石區,但仔細看,有的是亂石,有的似乎是駁坎,這看起來像梯田?(晚上和研究生聊天時,他有說布農族原本就住得分散,不是很強的群聚觀念,所以家屋也都會比較分散,不像我們在東部看到整群的駁坎)
在這處駁坎上方小歇,可愛的小蜥蜴跑來
然後發現有隻蛾還黏在我毛巾上,轉來轉去也不要離開,大概是吸食鹽分吧!感覺像裳夜蛾科的。噹噹!經由上網蛾類社團求助,牠是絨毛天蛾啦~(井上氏絨毛天蛾)
10:35 走在樹根和岩石的稜線上,而且岩石頭上都長滿青苔
路過疑似山豬大便(喔~我們要專業一點,講:排遺),幸好腳沒踩到
因為附近看到山豬挖洞的痕跡
11:13 雜木林中再爬上一個小坡
11:19 前方平坦的林地,終於到山頂
等領隊整理基點周圍時,看到旁邊樹上綁有柯藝的布條,東摸摸西摸摸時,看到樹幹上黃色的真菌,桂花耳?
佐利屯山,H1424M,三等三角點(No.7210),基點位於平緩的山頂樹林內而無展望
根據天氣預報,這一天下午會有強烈冷氣團來襲,所以快到中午飄起小雨
11:41 離開佐利屯山山頂,原路下山
11:45 順著寬稜走,經過大樹及石塊旁
12:11 稜線的林相很漂亮,但是寬稜容易迷路
12:44 等下坡回到小轆轆社的休息點,在這邊小歇息15分鐘
13:16 橫向邊坡,經過打個中空結的樹幹(樹藤)
13:26 樹林中出來,看到大崙溪,橫切山壁回去
13:50 踏點淺又沒得抓的陡坡,早上綁好的繩子此時發揮莫大功用。
14:05 脫鞋子準備過溪時,看到我們的帳篷旁邊多了2頂天幕,有新鄰居來喔!
15:45 回到營地後就是吃午餐啦!天空飄小雨,吃飽後腦袋空空就應該要糜爛啊,但被唸說你們好不容易來到轆轆溫泉,居然不去看著名的彩色岩壁,於是被抓去溯源而上
15:49 隔壁營地的鄰居也一起前往,他們過溪好俐落啊~岸邊沒地方走的路段(是深潭)就要過溪到對岸,要兩岸切來切去
15:59 從溪水和石頭中冒出白煙,就是熱騰騰的溫泉,腳不小心踩到還是會燙傷的~
這一鍋...滾了!
前方是峽谷,不能再往前,太深了,要有裝備,而且據說還有瀑布(往下的,就是不小心會變成瀑布流下去)
從山壁或水邊一直冒煙,所以被稱為轆轆啊~
旁邊還有天然洞穴,我們有同伴就在洞裡換泳衣,打算玩一下水
山壁滴下來的水流,都是會冒煙的熱水
16:40 沿著溪邊往回走,想想我這比較安逸的,回去營地邊的小池子泡就好了。有幾位同伴中途就尋找溫泉湧出處和搬石頭圍去混冷水,畢竟難得此時的轆轆野溪溫泉人好少,只有我們和鄰居帳篷2組人馬而已,愛怎麼在野溪溫泉中打滾都OK啊~
回程時經過岸上一處小溪谷,有瀑布,爬上去看岩壁
瀑布是冷水,但山壁摸起來熱熱的,山壁中有溫泉滲出,所以這個瀑布的水潭是微溫溫的
低頭看微溫的潭水中,就很多蝌蚪喔!
然後旁邊岸上小青蛙(還是癩蛤蟆?)四處亂跳,就怕自己走來走去時會踩到牠們。回去營地泡溫泉、夜晚喇低賽囉!
第3天
7:02 拔營出發,沿著溪邊往下游走一段路
7:05 左邊的山壁爬回去
7:27 第一天怎麼陡下來,這一天就是要陡回去,要爬升900M左右
不過雖然重裝上坡,慢慢走比前天很陡滑下坡好走多了
8:28 起霧時很有身處茂密叢林的的感覺。
我們爬坡的地方下著霧雨,看出去山谷卻出現雲海
10:42 爬上來回到關山越嶺道大崙支線
11:12 走出來到工寮登山口,有一些隊伍在這邊休息,準備要進轆轆溫泉,稍微休息就開始踢產道出去
11:41 因為我們的車子上不來,我們就往下走產道,邊走邊找車子。幸運的搭到菜車,說在中途有看到我們的車子停泊,載我們下去一小段路
13:23 大家到山下,找個國小(池上國小)方便的地方換衣服,要尋覓午餐。先去大池豆皮店,遊客也不少
正想說,怎麼都沒人坐著用餐,直接進入店內(工廠)看
裡面正在做豆皮,一張張晾起來薄可透光,整個空間瀰漫著濃濃的豆香。原來現場只剩下豆漿啦!先買一杯濃濃的豆漿喝,再去找吃的囉!
司機大哥說我們在山上時,他經由民宿老闆介紹,來吃阿嬤的店,據說很大碗的仙草麵,還交代我們不要隨便點大碗的喔!
牆上菜單,字很多...但也寫得很直白,份量就是4個等級,正常、略大、豪情壯志、阿嬤威能,經司機大哥事先交代,我們都只選正常的,麵種類要註明仙草麵喔!
仙草麵乾麵(40元)、仙草炒麵(50元),乾麵有滿滿的肉燥和一粒滷蛋,炒麵就是肉絲和高麗菜拌炒,有點黑又不會太黑,外觀看起來有點像木耳絲的仙草麵,麵本身口感蠻好吃的,配料也都是親切的我家巷口炒麵、乾麵的味道。
海鮮湯麵(70元)、牛肉麵(80元),整個麵館的餐點就是走料多實在高CP值的路線啦!
仙草水餃(1顆5元),很想吃吃看仙草水餃到底長怎樣,大家就一共點20粒裝一盤,老闆有先說明水餃只有一種口味,包韭菜的喔!仙草的麵皮帶一點嚼勁,皮蠻好吃,內餡雖飽滿,但餡料是菜多肉少,所以吃起來也比較不肥膩囉!
加菜...就是車子開一開行駛在台東長濱市區某處時,領隊就說:這邊有個加走山基點,然後朝民宅中間水泥路開進去,到底是軍營,旁邊有空地,車子在空地迴車時,軍營守衛還注意看我們這群人在幹嘛!
離軍營門口不遠處路邊(約50公尺),跨過水溝進去雜木林
鑽竹林走1~2分鐘,就是基點,可能之前有人來過,路徑隱約可見
加走山,H92M,三等三角點(No.726),位於長濱鄉
從轆轆溫泉道佐利屯山的路線地圖(楊老師提供)
嗯嗯~這次看到小轆轆社(國小圍牆)是很棒的事,當然還有泡野溪溫泉啦!在營地和研究生聊天時,也得知了更多關於布農族文化及遺址的事情。當然希望以後能更有能力和機會,繼續往深處走,還有四方、沛音、伊加之藩一直延伸過去啊~
佐利屯山GPX: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I2jLUcffXX9Emjc9JXqWtZKT3YmW2Qf/view?usp=sharing
阿嬤的店 仙草麵
地址:台東縣池上鄉中東三路1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