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時間:2010年1月24日

天氣:陰,幸好沒下雨

參加團隊:無        交通工具:和小白兩人騎摩托車逍遙隨意遊

 

我要認真的說,去花蓮是去辦事情的,研究室剛好需要人手去花蓮幫忙,我是小工,小白自告奮勇要當小工,那就順便提早去玩吧!於是我們訂了太魯閣號,簡單的查一下花蓮附近的景點,由於時間和交通工具都有限,所以太魯閣我只選了砂卡礑步道當成必去景點,平常不爬山的小白,只要知道步道是平的就隨便我了,把砂卡礑行當作是去錐麓古道的前哨吧!

 

8:39 前一天晚上是淋小雨回到民宿的,幸好這天早上天氣尚可,只能安慰自己說因天走起來也比較不熱,民宿一出來就是整片的油菜花田,深呼吸一下,讓心情整個放鬆,騎車前往太魯閣。

IMG_8668.jpg 

 

9:23 中途走走停停,也沒騎快,到達橫貫公路的起點,不少遊客都停下來在此拍照,開始準備欣賞整個峽谷切割出立霧溪的美麗。

IMG_8670.jpg 

 

依照慣例與觀光客的最愛的到此一遊景點照,一定是要在牌樓下照一張的啊!直走就是中橫主線,右轉則是往遊客中心,砂卡礑步道入口在遊客中心附近,於是先去遊客中心探探路順便看有無地圖之類的資料。

IMG_8675.jpg 

 

由於時間還算早,遊覽車都還沒開始活動吧!遊客中心裡面整潔又安靜,木頭椅子則是各種動物的造型(山豬等),桌上放置蠟筆供小朋友塗鴉,檯子上也可以蓋各種紀念戳章,我特別選了黑熊的來蓋。

IMG_8677.jpg 

 

最重要的是取得下面這張地圖,知道附近的步道分佈,服務人員也詳細說明怎麼去砂卡礑步道,以及車子可以停放何處(我從網路上看到的紀錄,一直以為是就在遊客中心門口旁邊,原來還要往前騎一段公路)

太魯閣.jpg  

 

摩托車一直往前騎可過砂卡礑隧道,到下一個隧道(西拉岸隧道)前,旁邊有停車場,所以步道口就是在兩個隧道中間靠近砂卡礑隧道出口處。站在橋上可以俯瞰砂卡礑溪,傳聞中藍藍綠綠的溪水,以及看到山壁邊那條白線(砂卡礑步道)和其中步行的遊客。

 

IMG_8679.jpg 

 

兩個隧道之間的橋樑--百獅橋,蹲著一隻隻獅子,不過從砂卡礑步道口看過去會變成一片獅屁股

IMG_8682.jpg 

 

9:54 哇哈哈!終於來到慕名已久的砂卡礑步道。砂卡礑步道是日治末期日本人為了建設立霧發電所而開鑿的,也曾是大同、大禮部落對外的主要道路

IMG_8685.jpg 

 

先攀著鐵製樓梯下去,雖樓梯上貼著警告牌,步道沿線叉路口也都立著禁止下水的標牌,但實際上後來我們走在步道上時,不時傳來遊客下溪邊遊玩的嬉鬧聲…

1.jpg 

 

一走下樓梯,就是這個很有壓迫感的景象,幸好我身高不高,舉起手雖能摸到頂壁,但還不至於行走時撞倒頭,所以高個子就要謙虛點,彎腰走過前面這一小段山路囉!

IMG_8691.jpg 

 

前面一小段都是頭頂著山壁沿著溪邊步行。 

10:02 穿越伊亞峽谷,其實就是兩山壁中間的窄縫,慢慢的往前走植物群像越來越豐富。

IMG_8697.jpg 

 

莫忘要沿途欣賞左手邊砂卡礑溪的美景。

IMG_8699.jpg 

 

10:06 雖然還是沿著崖邊的步道走,但是植被漸漸多元。

IMG_8700.jpg 

 

偶爾還是會有頭頂很近的路徑,但可以往下看欣賞溪流

IMG_8704.jpg 

 

 砂卡礑溪的的美景蜿蜒而來,白色紋路的大理石崖壁伴著藍綠色溪水。

IMG_8708.jpg 

 

山蘇栽植區,砂卡礑步道部分區域仍是太魯閣族人的耕地,國家公園成立後雖劃分為遊憩區,仍保留原有的土地利用,有沿著山坡種植的整片山蘇以及小規模聚落之農耕。

IMG_8716.jpg 

 

難怪走過的人都說美啊!

IMG_8720.jpg 

 

雖然在叉路上都有禁止標誌,讓遊客不要下溪流玩,但是在岸邊有放置救生圈,我們在步道上散步時,也可以看到較平緩離步道易進區域有群遊客在溪邊戲水,及在石頭上攀爬,此時為冬季,由上往下俯瞰溪水,水位似乎不高?

 IMG_8727.jpg

 

10:24 經過五間屋,可聽到附近的雞鳴聲,有遊客接近尋找,喊著:真的有養雞耶~

IMG_8729.jpg 

 

過五間屋後,步道離溪邊的高度較為平緩,像在走一般森林步道。

IMG_8731.jpg 

 

除了顏色美麗的溪水外,石頭有常有驚喜感,白色紋路使得有些遠遠看過去像一粒粒沾著糖粉的棉花糖,不同方向的皺折,還真想撿起來吃掉。

IMG_8736.jpg IMG_8737.jpg

 

我們兩位職業病重的人,看著深藍或深綠的溪水,感嘆說:「看起來好像重金屬中毒的水喔!嗯~藍綠色是什麼呢?銅!」真是太沒情調了 (—_—〣)

IMG_8742.jpg 

 

10:48 抵達水壩處,溪水清澈,由山崖邊雖離水面有段距離,溪底的石頭與游過的小魚仍清晰可見。

IMG_8754.jpg IMG_8759.jpg

 

10:49 過攔砂壩後,就少遇到遊客,大部分遊客多走到五間屋即折返

IMG_8761.jpg 

 

往前方天空望去,雲層漫上來,在峽谷及雲中忽焉可見另一山頭,應該是大同部落的方向?

步道邊的石頭上有用漆筆寫公里數,但和國家公園設置的路牌似乎又有不少差距,小白邊走邊嚷:我們到底走了幾K?路都是這樣嗎?

我指著前面陡峭山頭開玩笑說:步道全長約4.4K,前面4K就是這種平路啊,最後的就直上那山頭!

IMG_8763.jpg 

 

11:01 抵達三間屋,這個其實沒有看到所謂的“屋”所以我們直直就走過了,回程時注意原來剩下長滿苔蘚類的矮牆。所以應該說三間屋遺址吧!

IMG_8776.jpg  

 

11:03 走到終點,再往前走則是石梯攀爬陡上,路中間有告示牌,大意就是說接下來就是通往大同部落的崎嶇山路,路徑不清,要衡量體力自己看著辦等等,我們則在路牌處拍照留念,希望下次有機會可以探訪大禮大同部落(一週後遇到樂活領隊,有意舉辦從遊客中心旁走大禮大同步道,不過傑克已開了好幾張支票…)

步行到此,砂卡礑步道其實沒有4.5K,約4.1K左右(走到後來發現路邊石頭寫的里程數比較準確 ╮(╯◇╰)╭

 IMG_8773.jpg

 

既然掌握了時間,回程就可以悠閒慢慢走,經過一片檳榔園,我和小白想:在這裡種植檳榔,要收成時也頗辛苦吧!

IMG_8782.jpg 

 

我們回程時在攔砂壩旁的觀景台稍坐休息,喝些熱茶和吃乾糧,欣賞雲霧瀰漫山谷的景象,在路上發現四腳生物一隻跳啊跳,我認為是蟾蜍,小白說是青蛙。

IMG_8786.jpg 

 

12:20 回到接近登山口處,可看到整座紅橋,就是連接兩個隧道的百獅橋,所以腳程快一點其實兩小時就可以來回走完砂卡礑步道全程。

IMG_8803.jpg 

 

隧道邊停車場的洗手間蓋得算蠻豪華,而且男女廁所的符號很有當地味道,可愛!

2.jpg 

 

接下來繼續騎著機車往燕子口前去,我們今天中橫行也只打算到燕子口,沿途可看見不少挑戰的單車騎士,公路上也經常可見小小的落石,我們沿途都騎車迅速通過,不敢停留,畢竟石頭再小,加速度掉落打到也可能會嗯哼~的

IMG_8829.jpg 

 

12:48 塞車潮出現,原來就是燕子口到了,燕字口步道由於坍方整修,所以車輛禁止進入(工作人員說機車及自行車可以進去晃晃再折返),有些小客車就這樣停在路兩邊下車去玩,所以路況較為擁擠,遊覽車是完全沒位置停車的,都往中橫公路主線直直開進燕子口旁的隧道。不過我和小白還是把機車停好,下來用步行欣賞燕子口步道。

IMG_8836.jpg 

 

從大家匯集在燕子口處往下看,有長長橫跨山谷的吊橋,原來這就是大名鼎鼎的錐麓吊橋,過橋後攀爬上來就是錐麓古道的終點(要說起點也可以啦,看要怎麼走)

IMG_8832.jpg 

 

我們抵達時正好有一隊伍走完錐麓古道紛紛爬上來,有位國家公園的管理人員守在此門旁邊把鎖打開,讓登山客出來,並避免一般遊客闖進去。

IMG_8879.jpg 

 

從觀景台上往溪谷看過去,河流切割峽谷成蜿蜒美麗的形狀。

IMG_8834.jpg 

 

12:54 進入燕子口步道,燕子口的名稱由來是因為崖壁邊有因地下水流出口溶蝕或河流沖蝕成的壺穴小洞,形狀似燕巢,所以春夏交會時會有很多燕子在此棲息。

IMG_8840.jpg 

 

唔~這就是牆上的燕子洞

IMG_8841.jpg 

 

沿著燕子口步道一直往前走,左手邊是山壁,右手邊是溪谷(也就是對面的山壁),沿途觀賞的是崖壁上的大理石紋路奇景及整個壯闊峽谷風景,當然還有壁上一個個小洞。

IMG_8847.jpg 

 

13:07 步行到靳珩前有個小公園,有棵楓樹掉落滿地紅葉煞是美麗。

IMG_8854.jpg 

 

整個小公園裡就這一棵是楓樹,但是紅紅黃黃的葉子飄落,是這裡遲到的秋日風景嗎?

IMG_8856.jpg 

 

13:12 靳珩橋上開頭的擺設是左右各一隻看起來很扭曲的燕子(我和小白都覺得燕子的姿勢不太符合燕體工學,直覺就是燕子的脖子還是翅膀扭到了…)

IMG_8857.jpg 

 

站在橋上往步道口的方向探過去,可看到整個溪谷及下方湍急的河流。

IMG_8862.jpg 

 

走過橋後進入隧道中,只可再步行一小段,道路就被圍起來,柵欄上還掛著前方路面貪塌的照片。

IMG_8868.jpg 

 

回程看到有遊客拿著說明在尋找照片上風景,這個應該就是所謂“印地安酋長岩”,不過我和小白兩位沒有慧根的,看別人拍來賣的明信片很像,自己在現場對很久歪頭扭脖子卻覺得這樣看那樣看都不對勁(距離太近反而看不出來?)

IMG_8873.jpg 

 

13:35 走回燕子口步道入口,接下來往九曲橋的路較危險,而且還有很多遊覽車爭道,所以我們決定性命要顧不往前了,回去花蓮市其他景點,回程經布洛灣的入口時,遠遠的可看到一個大石像,我喊著:「摩艾!摩艾!」逼小白彎過去拍照。

小白:「瞎米洗“摩艾”?」

原蟲:「就是復活島上的石像啊!你不覺得很像嗎?」

小白:「……」

IMG_8884.jpg 

 像吧!大小比例也差不多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原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