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活動時間:2013.05.26

天氣:大晴天到頗悶熱

參加隊伍:福氣美滿登山社

行程:搭660公車到八分寮→冷飯坑山→楓子林山→淡蘭古道→雙溪口(公車站牌)

 

冷飯坑山,聽說名稱的由來是因古時先民走淡蘭古道途中由坪林經石碇往深坑,翻山越嶺來到附近時,所帶的便當都冷了,故取名冷飯坑古道,冷飯坑古道是昔日楓子林庄內的山區保甲路,日據初期抗日游擊隊以深坑、石碇、坪林一帶山區為掩護進行襲擊活動。

剛聽到這名字,我就覺得有趣,既然名為冷飯坑古道,走一遍嘗試何謂吃冷飯應該頗有意思,之前有幾次機會都因天候或其他因素而無緣,這次看到冷飯坑古道的行程,又正好是本人本年度立志都要走A行程的活動範圍,當然要趕緊帶著便當來試試吃冷飯的滋味(結果我的A行程之路偶爾都會不小心誤入陷阱而讓我傷心不已〒︹〒,之後會陸續看到本人血淚控訴之掛著A羊頭的B狗肉)

8:20 公車抵達八分寮下車,過楓林橋,可以在橋上欣賞景美溪

P1100537.JPG

 

走過長橋後是豐林社區,感覺上就是個很悠閒的生活社區。

P1100539.JPG

 

8:44 穿過豐林社區,過大馬路(應該是106乙線道),這條也是國道5號的交流道之處,過馬路後往左邊沿著馬路繼續走。

P1100542.JPG

 

8:48 在石碇服務區斜對面的馬路邊就有路牌標示往冷飯坑,這裡也是往幾間民宅的小路(往5鄰道路1號-4號)。

P1100543.JPG

 

楓子林65-1號民宅前面小路就是登山口,走過水泥路後接土路。

P1100544.JPG

 

8:56 一開始是緩坡向上,雖稍微悶熱,但可以悠閒向上爬。

P1100546.JPG

 

9:03 上到稜線,前方大隊人馬默默向右轉,在路中等候。原來左邊就是冷飯坑山,毫無跡象也看不出來,要不是看山友們怎麼停著,又看到左邊樹上有些布條,才注意到,左邊路邊有兩根紅色柱子(和大格門的紅柱有異曲同工之妙)

P1100548.JPG

 

仔細找一下地上落葉間有一顆景美溪上游的水源地基石

P1100549.JPG

 

旁邊樹上則有小布條寫冷飯坑山H125M,所以這小山頭(路邊)就是冷飯坑山了。

P1100551.JPG

 

9:05 繼續沿著清楚的山路慢慢往上走,沿途都走在樹林裡,就算沒什麼風,至少全程有遮蔭。

P1100556.JPG

 

9:19 過小石橋後,進入平緩處,開始看到石頭砌成的牆垣,進入冷飯坑聚落(遺址)

P1100561.JPG

 

冷飯坑聚落,沿著古道走,依序可看到有幾間房舍相鄰,但今多已頹圮,有的沒屋頂,有個牆倒一半。冷飯坑最盛時期據說有十多戶人家,但如今居民都已遷移他地,剩下斷垣殘壁及佈滿青苔的石板路。

P1100567.JPG

 

9:28 沿著清楚的古道前行,開始爬坡並出現叉路,樹上有路牌指示路徑,直走續行冷飯坑古道接外垵產業道路,右轉往上則登楓子林山,我們選右去楓子林山。

P1100574.JPG

 

9:29 往上爬陡坡,人多可以慢慢爬,排隊等上坡還可以邊爬邊休息邊聊天也不會喘﹨(╯▽╰)∕

P1100576.JPG

 

上去後還有一小段拉繩跨上石頭

P1100579.JPG

 

9:38 上來後則是平路在竹林裡行走。

P1100581.JPG

 

9:44 這個小坡上去後,就是楓子林山。

P1100583.JPG

 

楓子林山的視野不錯,往旁邊石頭跨上去可以看到下面的國道5號及對面山頭。

P1100590.JPG

 

等王大哥幫楓子林山基點上妝後,拍起來更清楚囉!楓子林山,H319M,礦務點230號,基點周遭有片小空地,旁邊石頭上的景觀也不錯。

P1100592.JPG

 

從基點空地旁有清楚小路繼續往前行,剛剛基點旁的樹上亦有懸掛指標寫往「馬場烏月山」,本來以為有座山名為馬場烏月山,後來才知道是「馬場、烏月山」一個馬場一座山,兩樣東西啊~經過雜木林以為是月桃的果實,但似乎太大了哩!

P1100598.JPG

 

9:55 下楓子林山後,路徑雖然比較狹窄,但是還蠻清楚的。

P1100599.JPG

 

10:02 經過一小片芒草區後進入蕨類生長旺盛,幾乎要遮蔽路面的路段。這段路往前走左邊就是一大片草地。

P1100608.JPG

 

左轉下來草地後,稍微往回繞,沿著草地上清楚的路跡走再右轉往上爬。

P1100615.JPG

 

10:19 上來有人工種植整齊小樹的大草原,地上有兩條清楚被走出來的土路痕跡,順著走在上面就是了,因為路旁沒遮蔭非常的曬啊~..╮(﹋﹏﹌)╭..走至途中發現後方隊友未至,有找到樹蔭下前隊等候幾數分鐘等隊員全員到齊。

P1100618.JPG

 

10:45 出現叉路往左轉。我猜這片一路在太陽下略微彎曲走來,走了十幾分鐘的大草原,就是所謂的馬場,因為在這個轉彎路口,看到了疑似馬大便的東西( ̄O ̄;)

P1100623.JPG

 

10:47 右方看見像屋頂的東西,左邊也有清楚的叉路,前方隊伍就自然往左邊彎,結果不久發現走錯了,前方隊伍撤回,應該是擇右經過那間民宅(農舍?),民宅旁邊就是柏油路了。

P1100627.JPG

 

此戶民宅門口很是顯眼的盆栽:龍吐珠,馬鞭草科海州常山屬,龍吐珠屬常綠藤本攀緣植物,具有會纏繞的莖枝。我們常看見之花瓣部份實為苞片。真正的花自苞片中抽出,花冠高,盆狀,先端五裂,未開時鮮紅如珠;雄蕊細長,挺出花外,狀如吐珠。花期甚長,臺灣於初夏至深秋皆見開花;夏至秋季是盛花期,若光照充足甚至可整年開花。乳白色的花萼膨大成燈籠狀,真正的花瓣是鮮紅色的部份,而雌雄花蕊突出花冠之外,形成奇特的花形。它的花形十分有趣,三片乳白色的苞片緊緊合抱,而紅色的花瓣從花苞中探出頭,再配上伸出老長的雌雄花蕊,像極了傳說中的怒龍噴火焰的形狀,因而被命名為「龍吐珠」。

P1100628.JPG

 

10:49 經過民宅門口種植的各色盆栽後,就馬上由土路接上柏油路囉!

P1100629.JPG

 

接下來就是壓馬路時間,順著蜿蜒的產業道路往下走,中途還遇到這條路正在鋪柏油,只好從路邊草叢繼續走,不然腳趴躂趴躂邊黏邊走邊拔起來,不就要唱:「點阿喀~」

P1100630.JPG

 

11:12 抵達虎爺公廟門口的停車場,繼續往右下續行,回來查資料才知這個虎爺公廟很有趣耶~裡面有不少老虎偶,下次走淡蘭古道時來參拜一下。

P1100634.JPG

 

11:19 然後產業道路走下來,就到了和淡蘭古道的交會處,也就是上次路過古道尋幽(上次鬧笑話看成“出尋古道”之處)石塊,左轉走在石板路上,往雙溪口的淡蘭古道入口走(如果要繼續走淡蘭古道往石碇,就要選右轉)。

P1100637.JPG

 

11:29 來到出口前的淡蘭吊橋,過吊橋前正好有涼亭可供避暑休息,其實今天的登山路程基本上就是在此結束。

P1100641.JPG

 

有厲害的大哥背著綠豆冰,而且爬完全程都沒融化哩!

P1100643.JPG

 

放飯了,12點前一定要大休息吃中飯,這才是A行程的精髓啊~(拭淚),我總算遇上久違的正統A行程了,就算天氣太熱吃不下,也要吆喝兩聲表示對此行程滿意的支持。

P1100644.JPG

 

從淡蘭吊橋上往下看,不管何時經過,這一段的溪水都是很碧綠。

P1100652.JPG

 

原則上走出淡蘭吊橋對面舊有公車站(站名:雙溪口),但是今天帶隊的阿富哥說繼續往前走一站到賣香腸的可以少一段票,我們有幾位山友還真的在大熱天撐傘熱撲撲的往前走了,身旁還陸續有大車小車呼嘯而過。結果,把哺咧~一樣照扣兩段票不要緊,座位還被從雙溪口上車的山友們坐掉了,也沒有吃到桂花香腸,所以千萬不要聽信讒言,還是乖乖在雙溪口上車比較舒服,除非要吃香腸啦!(喔喔!下次目標確立了<( ̄ ﹌  ̄)@m 桂花香腸,就是你了!這次多走一段的怨念只能用食物來彌補了)

P1100654.JPG  

冷飯坑楓子林山一圈走下來約半天就可以完成,下半場如果想繼續振作,可以繼續走淡蘭古道拉到烏塗窟,或是輕鬆行早早結束也不錯。

這樣下次悠閒自己趴趴走的行程就是咬著香腸去虎爺公廟逛逛,再晃到石碇一路吃過去,現在規劃起來似乎很美妙啊~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原蟲 的頭像
    原蟲

    奇異果很多毛⊙_⊙"

    原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