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時間:2011.0618
天氣:好得不得了
行程:劍潭捷運站→搭小19公車到內寮下車→內寮古道→擎天崗→瑪礁古道→叉路回內寮 O形
今天是個陪走的行程,所以一開始就預想會慢慢走,邊走邊玩邊賞景,龜爬時間大概沒啥參考價值,若照一般速度走,來回應該2~3小時左右吧。以往都是走坪頂古圳或瑪礁古道,當小19公車嚕到偽小7(平等里的警察局對面有間漆成小7顏色的雜貨店,我們都稱為偽小7),開進去到內厝站,我以為要下車了(從內厝走就是上清風亭走瑪礁古道),想不到英勇的小19又往回開到偽小7,再從旁邊產業道路一直嚕上去,到達公車終點內寮站。
這就是小19公車爬上來內寮站的路,這也是我第一次走內寮古道。
內寮古道就是早期聯絡擎天崗與內寮之間,為魚路古道南支線之一,因為古道沿著礁坑溪,又稱「礁坑古道」,古道沿途經過之地,曾為日據時期造林地,也是陽明山農場的放牧範圍。八卦:早期當地從有一人住在這,當地人稱其“番婆”,居住的石厝就稱為番婆厝,所以老一輩的人也稱這條古道為番婆路。
公車站牌往前直走,旁邊民宅掛著平菁街93巷,所以要上來內寮的這個小路是93巷囉!(往內厝站則是平菁街95巷)爬上小階梯就可以很清楚看到小小的山徑即為內寮古道,基本上就是順著山徑一直走。
直走內寮古道,右上瑪礁古道。整個內寮古道和瑪礁古道類似處於平行的路線,但途中有多處相通,所以往右邊的叉路幾乎都是通道瑪礁古道。
前半段大致上是緩上,坡度落差不大,而且沿途都有整齊高聳的杉林遮蔭,走起來應該很舒服的,無奈都沒有風,所以也是一整個悶~
沿途還可以看到粗粗的水管,應是當地居民從山上接水下來用的。
暗點燈蛾的毛毛蟲,今天在好幾個地方都有看到這一隻,而且每次都是在不同的植物上,果然是號稱食草種類豐富,餓不死的毛蟲。
往前進入竹林,路邊懸掛著農家的告示牌
因為走走停停,所以四處張望的時間多了,觀察力再怎麼鈍的我,偶爾也是可以看到一些花裡葉間的小生物。
天牛?(還在研究天牛和椿象怎麼分別,最簡單的先暫時用觸角長短來分吧!)
當初看牠懸掛在枝葉間的顏色還蠻醒目就拍下來了,拍回來再查牠是誰啦!
嗯嗯~長得蠻像“眼點金蛛”
本以為是蟋蟀,但查一查似乎是螽蟴(就是大名鼎鼎的翠玉白菜上面那一種蟲),不過現場都沒聽到牠的叫聲 (*′□‵*)
抬頭往天空看,樹梢中的藍天
過小溪,水量頗少,雖然猛猛一看水面上浮滿枯葉,似乎滯留不動,但是蹲下去仔細瞧,旁邊有股小活水在流,所以水質還蠻清澈的。
左邊地上,路過陽明山農場碑
應該要往前繼續直走,繞過柵欄走在河邊才是內寮古道,無奈我們像擎天崗的牛一樣,看到柵欄就自動轉彎右上,雖然樹上掛著瑪礁古道的牌子,也聽到前方隊友的休息談話聲,但我們以為路是右上高繞過去,在樹林間喊一喊,連長就跑出來找我們,說走錯了。
在地上看到八腳怪散步,覺得牠長得怪怪的,又說不出哪裡怪。原來…牠沒胸 ( ⊙//皿//⊙)
盲蛛?雖然是八隻腳但不是蜘蛛,在分類學上屬於:動物界→節肢動物門→蛛形綱→盲蛛目。蜘蛛的身體分頭、胸兩部分,盲蛛則頭部和胸部間無明顯分隔,大部分的盲蛛腳細長、不吐絲。
土地公廟(有貢品),小小的土地公廟,還擺了兩包小餅乾
坐在土地公廟門口往前看,樹幹樹枝自然形成下彎像拱門的形狀,我們笑說這裡很像拍婚紗或拍飲料廣告的地方,而且小土地廟周圍與山徑上枯黃落葉鋪滿地,很有古樸靜幽的味道,這就是我心目中100分的山中看書絕佳場景(晚上就會變成赴京趕考的書生遇上聶小倩 ┌(; ̄▽ ̄)┘
繼續往前走不久,右邊小溪潺潺,但是前方路變寬廣,而且左看右看都覺得是路,我們很自然的往左彎(路比較大條),路中央出現好大一坨牛糞,旋即被叫回來,說應該往直前走才是,這邊路看起來很多條,在猜是不是牛路?因為有水源,牛常來活動就走出多條路。
沿著溪畔往前直走都是平坦易行的林間路,眼前出現一個小厝,沒有屋頂,但是兩面牆中間還可以分辨出是門,牆上貼著指示牌,這裡就是番婆厝,H680M。
繼續前行出現叉路,遇到從擎天崗走過來的山友,而且依照判斷,右上應該是往瑪礁古道,所以我和Q桑繼續往前直走,後來就沒依照既定計畫和前面隊伍會合,一直到擎天崗才相會,懷疑就是當初這個路口我們應該右上。
繼續往前走路變比較小條,但是路跡仍清晰可見,而且陸續遇到過來的山友,右轉後有一乾溪谷,剛好有個小隊伍從溪谷陡下,經詢問他們是從竹蒿山走過來,而且沒看到我們的前隊,此時知道我們和前隊已經走叉了,只好直接順溪谷陡上後去擎天崗預定的碉堡會合。
溪谷爬上去天光顯現,上去就是草原區
進入擎天崗草原區,如果不用看得到的山頭來判斷,這四周等身高的芒草,加上各條人走出來、牛走出來的路,其實我覺得這草原超容易迷路
雖然山勢不高,卻是東西大縱走最容易漏掉的山:竹蒿山。但我們今天沒有要上竹蒿山,而是約在鞍部的碉堡,整個擎天崗碉堡也好多個啊~所以先往竹蒿山方向前進,中途叉路右轉。
到達預定會合的鞍部碉堡,中午就在此休息午餐(超曬,碉堡又沒得躲太陽),天氣太熱吃不下,啃著連長揹來的大西瓜和Q桑解凍的綠豆湯和我帶的水梨,吃到一肚子都是水。
這個碉堡往左前方看就是七星山,正前方則是長長步道往下通往擎天崗大草原,右前方的小山頭是七股山,我們正討論著是不是從擎天崗草原入口的土地廟旁邊有路可爬往七股山。
在我們休息的鞍部碉堡右邊沿著地上的石板,續走環形步道,就會通往瑪礁古道的入口。
撥開芒草走一走,出現了水源和樹蔭,大家都感嘆怎麼中午不來這休息,又可以玩水又舒服。
回程的前半段都是走瑪礁古道,走一走樹上還可以看到瑪礁古道的手繪示意圖。
走到坍塌處要下去過溪,路邊的大石頭上仔細看,也是手做的周圍登山步道分佈圖,荷蘭古道、瑪礁古道、內寮古道、頂山線都含在內,還有標出數字(里程數)
葉子上的蟬蛻,進入蟬鳴的季節囉!
瑪礁古道沿線屬於緩下坡,所以走起來蠻輕鬆的,到稜線後又有涼風吹
瑪礁古道上的農場碑
農場碑旁就是叉路口,樹上有掛著清楚的各方向路牌,這是大眾路線,所以順著路牌走就不會有什麼問題。
往前直走接清風亭,往右下坡就是回到內寮古道,我們早上出發的地方
之字形坡下到底過乾溪後,就回到內寮古道,走回公車站牌時,路邊樹叢有蜂窩!!!對起來很像胡蜂科的長腳蜂(腰細腿長,活脫脫就是名模身材啊~)
清風亭走瑪礁古道出擎天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