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時間:2014.12.07
天氣:晴
參加隊伍:祥雲
活動路線:秀巒國小(睡一晚)→養老登山口→布奴加里山登山口(原路來回)→布奴加里山→養老登山口
布奴加里山位於新竹縣尖石鄉,養老部落南方。大霸尖山向北延伸有一支稜,經中霸尖山、南馬洋山、馬洋山、基那吉山、養老山有好幾座2000M以上的中級山,布奴加里山與養老山、基那吉山同屬大霸北稜的三座中級山,位於基那吉山向西延伸的支稜上,無明顯的山頭,但有絕佳的視野。爬布奴加里山可由基那吉山向西縱走,或由霞喀羅古道往上登。近年來還有布基養(不雞養)O行,就是布奴加里山、基那吉山、養老山連走。
雖然標題寫白石古道,但是內行的一看就知道其實是霞喀羅古道養老端啦!霞喀羅古道因古道多處崩塌,所以目前處於未開放的狀態,查到11月底山友去石鹿端探路賞楓的紀錄,據說連石鹿大山的登山口都被崩塌擋住了,目前霞喀羅古道也未有修整的計畫(經費不足?),覺得這條優美的國家級步道真是可惜了。每年冬天走一趟霞喀羅古道或是鳶嘴稍來賞紅葉幾乎是固定的行程,但2014年底卻未安排賞楓的爬山計畫,因這個冬天水氣不足,冷氣團也比較晚到,尚未聽到有盛大楓紅的報導,大家也就興致缺缺的。這一天剛好有機會來走一小段霞喀羅古道,想說以前都是從石鹿走到養老,這次難得從養老進,可以在陽光充足下拜訪馬鞍駐在所啦!
前一晚在秀巒國小紮營,第二天清晨就早起出發來到霞喀羅古道養老端的入口。
6:18 步道入口對面的山稜在微亮的晨光中,露出了身形。
霞喀羅古道全長以22K計,里程由石鹿端算到養老端,所以養老入口這邊放置著22K的里程柱。
6:25 我們整裝好出發,先拜訪一下初冬的霞喀羅古道--養老端。
進入登山口,會經過一片斜坡果園,我們站在古道上,看著這片果樹,想說:嗯!要採收時不就超辛苦,要在陡坡上爬上爬下耶!
霞喀羅古道現在是屬於未開放的狀態,部分路段也未有整理,慢慢的出現一種頹態。
7:08 途經早晨的竹林,是一種小清新的喚醒半昏睡的腦袋。
7:21 部分木棧橋也有毀損,欄杆斷裂,橋板其實有點傾斜了,對於這條之前幾乎年年造訪的國家級步道,其實覺得有點可惜 o(" ̄ ﹋ ̄)o
7:28 來到栗園駐在所,以往從石鹿端走過來這裡天都要黑了,所以都是匆匆走過,今天終於可以探一下。以前駐在所的地方現在已佈滿竹林,爬上旁邊矮牆走進竹林裡還是可以看見昔日這邊應是平坦的駐在所遺址。
現在栗園駐在所的特色成了這片茂密的竹林,尤其夏天隨著風動,竹子發出沙沙聲的沁涼感。
走出竹林,剛好看見牠在蕨葉上休息,這個長得好像大紅金花蟲(?)
7:50 來到崩塌處,這邊要從左上方高繞
高繞的路土壤比較鬆滑,但小心一點走就沒什麼問題。
繞下來左轉續行霞喀羅古道,前方就是馬鞍駐在所。
8:00 馬鞍駐在所,H1450M,旁邊有很寬敞的台地。此時和昨晚在空地上紮營的山友聊天,他們說昨晚冷斃了啦!這幾天剛好寒流來,我們前一晚睡在秀巒國小也是好冷啊~⊙△⊙
以往11月底12月初馬鞍駐在所這邊會是整片楓林呈現變化多端的色澤,這次只有秋冬的蕭瑟,完全沒有豔麗的楓紅。
只見厚厚的枯黃楓葉堆滿山徑,好失落啊!
8:19 過16.5K後,古道有一小段碎石崩落
8:25 過這座橋後,右轉平路山徑是繼續走霞喀羅古道,抬頭看則可以看到一些登山布條,是上布奴加里山的登山口。
站在橋上,腳底下是薩克亞金溪支流,溪水悠悠流
登山口,H1350M,位於木橋旁,約於古道16.3K處,一開始就是陡上
8:28 爬上來後經過矮灌木叢,這一段路徑比較泥巴,經過崩塌的倒木溪谷
越過小溪谷,如果要取水,這邊是最後的水源處。
8:37 過溪谷後路徑蠻明顯的,簡單講就是一直陡上爬 <(  ̄^ ̄)>
8:44 爬來到一段上坡的寬稜,順著寬稜繼續往上走
9:03 走過一小段腰繞看似崩過的山腰路
繞過來往上爬一個小坡
9:09 爬上來來到一處比較平緩的空地,這邊約H1644M。抬頭看等一下的路還是陡上,我們決定在這平地稍做休息,補充能量。
9:20 休息10分鐘後,繼續往上爬
9:40 香菇寮,H1790M,左切山腰小徑
9:49 過一個小凹地後繼續往上爬
9:53 正確的路為右轉上稜,但我右轉時有點過頭,往前看是平坦的山腰路,而且路跡很清楚,高興了一下說嗯嗯總算可以輕鬆一下,就順著這條山腰路走,後面的兩位山友當然也被我誤導跟在後面,但走不久沒看到登山布條,右上方傳來山友聊天的聲音,我就知道應該走錯路,我們直接朝右上切上主稜線。
9:58 切上來這條佈滿松針的寬稜才是正確的路,使得壓隊的山友嚇了一跳,我們怎麼從他後方跑出來,邊走邊討論剛剛我走錯的那條是不是獵徑之類的。這條松針寬稜比較平緩,地面柔軟舒服,早晨的陽光從翠綠的樹梢灑進暖暖的照在身體上,享受登山的樂趣。
10:11 來到一小塊空地,樹頭上貼著“布奴加里山30分”的路牌,嗯~離目標還有30分鐘啦!
10:29 順著寬稜在樹間穿梭,眼前突然出現落紅滿徑!\⊙▽⊙/
這對今年沒有安排賞楓爬山行的本人而言,真是意外的驚喜啊!滿地的臺灣紅榨槭,喔喔~喚醒了本人的少女心 (///▽///)
很想在這地上滾滾滾啦~
10:39 不能玩太久,告別紅葉後前行左轉,沿著山腰斜坡走一段後,遇到一處樹藤亂勾的小落差,想辦法撥開穿過樹藤踏上去
10:45 上稜後行過草堆,順著路徑朝右踏上去
10:46 爬上來就是布奴加里山的山頂,布奴加里山,H2125M,有三等三角點(No.6234)。山頂腹地很小,旁邊還有幾株金毛杜鵑,另一邊則是崩塌的斷崖,所以拍照時千萬要小心不要退一退到草叢邊就下去了。在基點曬著暖暖冬陽倒是蠻舒服,從基點的地方往下方走幾步,有一小片腹地可容幾人,我們就在這片小空地午餐,覺得冷了再跑上山頂曬曬太陽,眺望大霸北稜。
山頂有三面視野,隔著薩克亞金溪,南面伊澤、中霸山,西南則有境界山、檜山等山,西邊為佐藤、霞喀羅大山,東邊有基那吉、養老山,東南為馬洋連稜等山。右邊就是大崩壁,基點離崩塌的崖邊只有數十公分。對面這個看起來不遠的是是不是連走的山頭呢?大家都知道,在山裡距離感是很模糊的,看起來不遠的說不定走好久,看起來在遠遠的山頭,有時不知不覺就爬過去了,而且在眼前的通常都是假山頭而非目的地 ╮(′~‵〞)╭ 反正我是沒有雄心壯志來個不雞養。其實我上次爬基那吉,今天走布奴加里山,看著養老山的方向,以空中或地圖上連稜這種事我最會了 ╮(╯▽╰)/
很遠的就是伊澤(指),然後慶幸自己大霸尖山爬過了,不然在大鹿林道東段沒開放的現在,要去大霸那四座山,要走八大秀或鎮西堡馬洋山過去,好遠啊~\(⊙□⊙)/
盲蛛也跑出來曬太陽了,一直在背包上爬來爬去,很難拍清楚。
基點旁小腹地也有一株紅榨槭,藍天中的紅葉,讓冬天增添一些暖意。
旁邊的樹上懸掛著布基養的牌子 m( _ _ )m
12:09 啟程往回走,我們想說在山頂上時想說旁邊就是崖壁,到底往基那吉的叉路是哪裡呢?在布奴加里山開始往回程,從山頂下來芒草區時,似乎在右邊有看到山徑,不知是否為連走的叉路口。
往下走到樹藤區,還是鑽過樹藤順著路徑走。
沒辦法,這是2014年唯一的賞到紅葉行程了,再補一張
剛剛是一路陡著爬上來,下山就是一路狂下坡
12:42 經過香菇寮,繼續陡下坡
12:56 下到早上休息的小平台,大家休息10分鐘讓膝蓋和緩
13:40 繼續陡下坡,回程的路徑蠻清楚,順著路徑一直下坡就是了,小心不要用滾的下去就行了。
13:44 下來到亂石堆的溪谷,過溪谷就是平緩的雜木林了。
13:50 轉出來看到登山口的木橋了
接下來就是走霞喀羅古道出去養老端
時間尚早業績已達成,我們用一種悠閒的姿態在霞喀羅古道上散步,畢竟這是我在天色尚早時走養老這一段,以前從石鹿過來,要到養老段時常常都是天要黑在趕路,今日難得悠閒啊~
14:31 經過馬鞍駐在所後高繞崩塌地後,站在崩塌地的旁邊看著薩克亞金溪
古道邊的樹上出現了一粒懸吊著的奇怪植物,同行的山友跟我說這就是“王瓜”。
15:13 經過竹林區,怎麼覺得回程和來程看到的竹林風景不一樣耶!
古道兩旁的樹木,充分表現了臺灣秋冬山林的氣息
15:24 經過20.5K的里程柱
15:43 走出來到接近出口,古道旁的一大片空地,下方有一整片的芒花包圍住小小的農宅,中途還遇到有原住民小朋友一起走,突然睜著大大的眼睛問我要不要買菜?
我回答說好啊!
小女孩舉著她空空的手說她拿進來的菜沒了,要走到外面才有。我就半信半疑的跟著繼續走啦!反正都是要走出古道。
15:55 走出來到養老的入口了。
果然旁邊有貨車載著農作物(高麗菜、南瓜、白蘿蔔等)在古道口販賣,想不到爬山出來還可以順便買菜,我很愛啦!(馬上選了3粒高麗菜)。
都說布奴加里山算是冷門的山頭,從霞喀羅古道的登山口走,路徑蠻清楚的,路程也沒有很長但頗陡,一路陡陡的上去再陡下來(不如家裡山?),但山頂有不錯的展望,季節對了還有一片的臺灣紅榨槭,不過如果當天早上從台北出發,下到霞喀羅古道要走出養老端時,可能要趕點路,不然大概是天黑的狀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