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時間:2018.04.29
天氣:早上晴天,下午起霧&毛毛雨
參加隊伍:就是愛大自然
路線行程:福隆車站→隆嶺古道→福隆山(H473M)→大湖山(H489M)→桶盤堀尖(H431M)→大里車站
雪山尾稜~(遠目)自己一直想把雪山尾稜全段走一次,今年初看到陸續有隊伍走雪山尾稜,心中馬上:嘿嘿~那表示芒草路被清得差不多了啊!不用在那邊撥撥芒草找路。
於是4月初跟法大走了北段,4月底時遇到Dennis揪南段的行程,趕快跟上啦~
9:30 要搭在台北7點半前後的火車到福隆
9:40 先在福隆站上洗手間,想買便當也可以買福隆便當,出發,出火車站右轉順著道路走
9:50 這條馬路是要往福卯古道、雪山尾稜北段、隆嶺古道都是從這邊出發
10:14 一直走到第十公墓和內隆林街的叉路口,往前是第十公墓,往右則是內隆林街
右轉順著河邊走,過內隆橋
10:23 左邊有塊大石頭顆有詞句,在景點分布上,此處名為七星墩。也許是在陽明山找以七星為名的景點習慣了,看到七星墩的第一個反應是,七星墩不是在陽明山嗎?喔喔!陽明山那個是七星錐啦~
旁邊就是一堆亂石,好吧!疊得很有型的亂石。查不到七星墩的相關資料,只有某文提到相傳(相傳喔~)是凱達格蘭族留下的遺址
10:28 往前左側是鐵欄杆的慈齋橋,左轉或直行都通,不過Dennis想走一段隆嶺古道,我們左轉過慈齋橋
10:30 經過石階,上面樹枝上有看到不顯眼的布條,爬上去是入口
10:34 順著石頭階梯往上走,來到茂盛的細竹區,不過覺得不太對,比對一下航跡偏掉了,領隊往回走找路
10:38 原來從剛剛的馬路爬上石階不久,遇到叉路就要右轉。但老實說,往上的路明顯多了,難怪我們就一直往上爬
10:39 轉過來穿過竹林小徑,路旁有用鐵網做護欄
10:43 過乾溪溝,路徑蠻好判別的
10:53 路況有些要爬上爬下,而且部分土質較鬆軟
11:00 踏不規則的石階往上
再沿著溪邊,張望了一下,發現布條(路)在對面
溪水很淺,可以直接踏過去,過來後的樹幹上,總算看到了藍天路牌
站在溪邊看,才發現咦?是駁坎還是古厝的牆垣,只是被生長旺盛的植物遮住了
11:09 照著藍天路牌走出來,接到水泥路,左轉就是往雪山尾稜(石城土地公)的入口
11:21 沿著水泥路走,如果是我們這種喜歡邊走邊看地上的,會看到地上被噴了紅漆...這就是登山口
轉進去入口後,路徑就很清楚囉!畢竟這條路線也算是蠻熱門的
11:35 來到鞍部,水頭土地公(石城嶺土地公)此處也是通常被分為南段和北段的分界點,我前幾天才剛從此處下去石城火車站
所以此行到土地公廟後,右轉,繼續雪山尾稜的行程,路旁看到一棵天南星科的植物。只能從葉子的形狀猜是羽葉天南星
11:53 爬上稜線,海景就出現囉!
12:01 會遇到陡上的坡,但是都很短
站在路邊小歇時,遇到竹節蟲爬過來
地上還有蜈蚣在散步,其實不覺得這個蜈蚣...腳和身體顏色差異這麼大,乍看之下以為是玩具耶!少棘蜈蚣(棘盲蜈蚣科)
12:21 走在大片的綠色草坡中,眼睛很舒服,當然重點是此刻(4月底)還不會太熱,如果是夏天走雪山尾稜,可能會曬到想厭世。
這一條應該是北段沿途的山形稜線
12:24 一群人爬上草坡
往回看差點被埋在草堆裡的同伴身影,雖然草有點高,路跡還是很清楚的
12:27 爬上去經過幾棵遮蔭的樹木
12:32 穿過一處芒草堆後,來到樹林間一處空地,旁邊上去就是福隆山,此處空地算寬敞,又有遮蔭,去摸完福隆山基點後,回到此空地午餐。直走續行往大湖山,右邊則是去福隆山頂,此處樹上掛有指示各方向路徑的藍天路牌。
轉上來幾步就到福隆山了。福隆山,H473M,土地調查局圖根點,山頂周圍有被整理出一片空地,可是沒得遮蔭,有太陽時會很熱。
午餐時有隻盲蛛在我們背包上爬來爬去,本來以為盲蛛長有橘紅色球形是不同品種,後來查資料才知,紅色球形是寄生在盲蛛身上的蟎
13:33 午餐結束,吃飽喝足,出發往大湖山
13:37 路徑很清楚,經過一個洞,看起來土粒已經乾乾了,穿山甲可能已經搬家一陣子了
13:41 爬上小山頭,抵達大湖山,H489M,山字水泥柱
13:55 雖然兩邊的箭竹長得都比人高,不過草中間是明顯可以看出一條路的。
14:07 來到一處泥巴水池,可以感覺到岸邊亂七八糟的是牛腳印!
這處空地相當於十字路口,四通八達,樹上的藍天路牌把路線標示得很清楚
14:14 往桶盤堀尖方向走
爬上小山頭,往海岸看可看到天然形成的沿岸,有各種造型
14:24 剛在叉路口和我們相遇的山友隊伍,腳程很快,已經爬上對岸的山坡快到山頂了
這一片草坡緩上坡,不過路邊和草地上有一堆堆牛糞,有的牛糞上還看到腳印!牛糞攻擊!!
14:33 我們也努力朝前方小山頭走去
路徑右側有看到毀損的柵欄
14:41 濛濛渺渺的起霧,看到綠草豐美的平地,大家毛病又犯了,直說這是好營地耶!是說沒有水源啦~
還是可以看到福隆的海灣
龜龜這方向比較朦朧,它快變成海上仙山藏在迷霧中了
15:04 順著稜線路徑走,自然就到了今天最後一個山頭
桶盤堀尖,H431M,土地調查局圖根點,山頂周圍被整理出一片小空地。
15:29 從桶盤堀尖山頂右轉進入樹林小徑,大致上都是下坡
沿途開了不少華八仙,遠看像白蝴蝶
15:44 在樹林中走至叉路口,直走看到路中地上有欄杆(需跨欄),右側也是山徑,推測可能是舊路和新路,因右側山徑有綁布條,選右路。
15:54 走出樹林,來到寬廣的草原山谷,怎麼看都很適合放牧啊~難怪這附近都有牛在活動。先沿著山腰路往前
16:00 天空飄小雨,這段路撐傘也好走。這片草原反而路跡較不清楚,也沒看到什麼布條,因為全部都長滿草,爬上草坡
16:02 小山坳處走右側翻過草坡,走上去就看到旁邊的小樹綁有布條了
此處類似越嶺點,走上來後,看到下方的公路,大里車站方向,還有在前方海面上的龜山島。在此草坡上朝右走去看風景
喔喔~原來就是接到虎字碑上方,桃源谷的涼亭啊~第一次從這個角度看延伸上去的稜線,雖然只是郊山,卻有另一種壯麗之美
拍個全景圖,不過風很大,手有點陡,銜接處有一點晃動。
16:20 下方就是柏油路,直接從草坡抄近路下來馬路
16:43 下到柏油路後右轉,就會看到草嶺古道大里端的指示路徑,先下到遊客服務中心上廁所小歇一下。
17:10 下來到天公廟後方,我以前都沒發現廟後方有碑林!可惜今天有點晚了,還要搭火車回台北,下次再來天公廟玩好好欣賞碑林
此為近代書法名家頭城康灩泉先生的隸書(原詩為盧纘祥所作的於草嶺,盧先生是首任民選宜蘭縣長!):為有雲山約,重來草嶺遊,摩崖碑泐虎,蹙蹐杖扶鳩,景好留泥爪,堿荒話石頭,何當凌絕頂,極目海天秋。
呼呼~這裡對我而言有一些生字耶!泐,音同肋,石頭被水沖激而成的紋路。
蹐,音同急,後腳接前腳小步走。堿,音唸減,跟鹼的意思一樣...
是說這個到底是堿荒還是城荒?
從蘭陽博物館的盧纘祥先生介紹是堿荒(國圖資料也是堿荒):http://enews.lym.gov.tw/content.asp?pid=97&k=746
大里社區的碑林介紹則寫城荒:http://www.youngsun.org.tw:8080/calendar/index.asp?calendar_day=2015/11/4
至於為何康灩泉先生刻畫盧纘祥的詩為碑文?請看雪隧觀點電子報:http://www.yilanview.org.tw/index.php/articles/79-2013-yilan-view-news/95-no108-01
有沒有覺得走個草嶺古道都文青起來了啊~我查資料也是很辛苦捏!純粹是本人的好奇寶寶老毛病又犯了,看到疑惑沒查出來就睡不了覺。
17:12 走到天公廟大門的廣場,正要路過天公廟時,看到了向天公借膽的習俗,覺得很有意思,把扛棒照下來給大家參考囉!是說我也從來沒聽過這習俗,不過我對這種冷知識也是很愛啊!
向天公借膽啦~只是我早已經過了借膽的時期了。
17:17 經過整個天公廟的廟埕,順著指標走往大里車站,嗯~好久沒來大里站了,以前都是走在馬路邊(自顧自的直接穿越馬路之意)現在還有做這個橋下通道耶!走過去就可以到大里車站囉!
對了!據說每年草嶺芒花季的周末假日,大里遊客中心會準備工具供遊客拓碑喔!結果寫這篇記錄在查天公廟碑文的資料上花了最多時間...可惡,我某天一定要去天公廟看碑文看個爽。
雪山尾稜北段撤退出隆林池
http://protozoa.pixnet.net/blog/post/44679478
雪山尾稜北段(從福隆至石城)
http://protozoa.pixnet.net/blog/post/46357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