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活動時間:2019.03.31

天氣:小雨

參加隊伍:三重山岳

路線行程:望古車站→望古瀑布紅銹石古道礦坑口遺跡草濫古道→泰山產道終點(吃中餐)學人步道石門山百福車站

 

章魚哥的古道系列,這一天清晨下著小雨,本來想偷懶,我也不是下雨硬要出門的爬山中毒者,但前兩周參加章魚哥基隆古道亂走的行程,他居然指著我說3月底要來喔!蝦密!我這麼低調,想說應該沒人知道我的化名,照片也都不露臉只有吉祥物,居然被點名了!!!加上前一天答應小珊了,看看路線應該也還好,其實章魚哥的古道串連,以為是古道常常都不是清粥小菜,大概也有心理準備了。

整個路線的名稱又是很迷的:紅銹石,實際上看了一下,路線大概是從望古走到百福(中間路線不明),不覺得取名叫望百縱走很貼切嗎?整個很長壽的名稱,是說我常常把章魚哥取得很文藝的行程名稱改得很聳,覺得這也是我的一種能力(沾沾自喜貌)

至於我誤會章魚哥為了保持一貫文青風硬取的紅銹石,而實際上是有個紅銹石古道的(請參考最後的藍天地圖照片),只是網路上查不到名稱由來,現今多稱為暖曦越嶺道。

8:10 大家搭公車或火車到望古車站集合,望古車站是一個迷人的無人小站,平溪線火車在這條鐵軌上穿梭,明明已經看了很多次,大家看到火車來還是會拍照,哈哈!這一端的慶和橋橋柱遺跡,目前仍佇立在望古車站鐵軌旁,每當平溪線則下方穿過,就會產生火車從橋下過的畫面。

56361756.jpg

 

先隨意走走四處拍照,想著雨勢如果變大,我就要默默的閃到公路上搭車自行消失,拍照其實是假動作的行為

DSC09290.JPG

 

慶和橋遺跡:民國56年左右,望古地區慶和煤礦開採,為了便於運煤,建造慶和吊橋通過基隆河,那時候望古車站只有月台招呼站沒有任何建築物(是說我認為現在望古站也只有月台和嗶嗶卡機啊~)民國61年因慶和煤礦礦工上下班需求,而設立慶和站,78年時則因望古村民建議而改名為望古站。

DSC09291.JPG

 

8:38 從望古站往嶺腳方向,走在鐵軌旁,望古瀑布在對面,所以要橫跨鐵軌,過去後就能看到步道和指標指示往望古瀑布。

DSC09297.JPG

 

8:52 走下來至望古瀑布,下過雨後,望古瀑布的水頗豐沛

DSC09303.JPG

 

雨水滴落在水面上產生的漣漪

DSC09304.JPG

 

從上方要下瀑布看到的畫面,這是跟同行山友要來的照片。

55901860.jpg

 

9:01 從瀑布走階梯回去上面山徑,不要上嶺腳山,繼續往前走

DSC09309.JPG

 

9:06 咦?我都不知道這一端走出來通到民宅門口,從人家門口借過一下

DSC09311.JPG

 

9:25 走到磨石馬路後左轉,接柏油路,走一段後再右轉,就來到靈巖寺的牌樓,不要上牌樓,走左邊的馬路。(結果在8月時,我從嶺腳車站走來這裡,從靈巖寺牌樓進去靈巖寺拍艷紅鹿子百合的花,體會到大家說從這裡去靈巖寺還很遠,這句話代表的意思了)

DSC09315.JPG

 

9:34 居然路過神秘的山中茶藝館,我當場想叛逃進茶藝館翹腳喝茶了

DSC09316.JPG

 

9:39 從柏油路接進來土路,右邊還看到往滴水觀音的牌子,所以石階上去是通往靈巖寺的另一個路徑,不過我們要繼續往前。

DSC09319.JPG

 

9:45 雖然下著小雨,但是掛著古道的名稱,古道就是前人運輸或交通往來走的路啊~三不五時還要扛個貨,一般難度不會太高。我又錯了!不管是上坡還是下坡,很多地形都很滑,我在過這個木橋時,只不過是平凡無奇的木板小橋(其實就是一塊木板放上去),我咕咚一聲就屁股著地

DSC09325.JPG

 

9:53 太哀傷了,只好欣賞奇怪的石頭轉移心情。這個類似要被衝刷成壺穴,但是又不像壺穴的有趣造型。

DSC09330.JPG

 

沿著溪旁走,下過雨或下小雨時,這種路都很難搞,滑啊~

DSC09332.JPG

 

9:56 或是要過一下這種岩石邊坡,不過古道的優點就是走的人比較多,這種稍微危險的地形會有人善心人士架繩

DSC09334.JPG

 

鑽過倒木,上面剛好綁了一條TNF即將要舉辦的100KM越野賽跑(當然本文貼出來時,這個越野超馬早就已經跑完了),我邊走邊想這些選手真厲害,在這種蠻賽的路徑還要用跑的。

DSC09337.JPG

 

10:01 紅銹石古道上有廢棄礦坑,看到路邊有標牌了

DSC09339.JPG

 

經過礦坑坑口,探頭看只覺得這個坑口很不規則,不知道是否年代久遠崩塌過,我只在坑口探頭探腦一下,完全沒有想把頭伸進去的打算。

DSC09341.JPG

 

旁邊還有廢棄的器具,也是看不出所以然,應該都是跟挖礦(挖礦現在這名詞好敏感啊~)或運送煤礦的設備有關吧!

DSC09343.JPG

 

10:05 看完礦坑遺跡,要出發繼續往前時,發現旁邊似乎是駁坎還是舊石頭屋古厝

DSC09350.JPG

 

旁邊的樹上掛有路牌指路

DSC09352.JPG

 

10:07 整個鞋子沾滿泥巴,變得很重,往上爬還會倒嚕,不知道是否沒睡飽的關係,走起來覺得好累,整個腦袋放空狀。

DSC09355.JPG

 

10:14 除了注意腳上泥土滑之外,也要注意頭上,彎腰鑽倒木

DSC09358.JPG

 

10:28 還有一處落差,幸好有前人架繩,不然根本踏點太滑攀不上

DSC09363.JPG

 

10:47 總算爬上去,橫向就是稜線了

DSC09366.JPG

 

兩邊方向是通往不同的路徑,我們要往姜子寮山的方向前進

DSC09369.JPG

 

爬上稜線後接草濫古道,原來這是五四縱走的一段,爬上來後左轉往姜子寮方向

DSC09374.JPG

 

雙扇蕨,平溪周圍山區很多,每次看到都還是覺得可愛

DSC09376.JPG

 

11:25 又陡又滑往上走,其實陡坡都短短的,就是黏土滑,容易倒退嚕,所以常需要拉樹幹輔助

DSC09378.JPG

 

但是遇到沒有樹幹,只有很虛弱的小草,有時需要爬上去的山有伸出援手,草~濫~古道,瞬間覺得很貼切

DSC09380.JPG

 

11:38 從大石壁旁邊山徑走

DSC09385.JPG

 

11:48 過大石壁順著路徑左轉下一處坡後,下來再右轉往下(直走可能往姜子寮山?)

DSC09389.JPG

 

11:52 這個~怎麼變成跨欄比賽

DSC09392.JPG

 

11:56 順著路徑爬上坡

DSC09395.JPG

 

12:15 陡下坡不只路面濕滑,還有倒木、青苔岩石等障礙

DSC09398.JPG

 

12:19 經過小溪流,大家洗一下鞋子,其實洗後還是又會沾上泥巴

DSC09401.JPG

 

12:29 從竹欉旁走過,通常看到竹欉,似乎都要接近出口(或是入口),喔喔~我肚子餓了啊!

DSC09406.JPG

 

12:32 來到附近叉路就比較多,我們要左轉,去泰安路底,右轉的話就是往西勢坑古道、西勢坑水庫的方向了。

DSC09408.JPG

 

轉過來山徑寬敞,路徑也平坦而清楚

DSC09410.JPG

 

12:37 不過還是會遇到叉路,往姜子寮山的叉路,不要隨便爬上去,堅決的,要往午餐地點前進

DSC09412.JPG

 

12:38 這附近真的路徑很多,要隨時注意,右轉是往拔西猴山,選左轉去泰安路底啦!

DSC09415.JPG

 

12:42 經過看到旁邊樹欉間有藍白帆布棚

DSC09420.JPG

 

12:46 走出來看到前方就是馬路,居然被為了黃布條,當然是不要管黃布條,鑽過去就到馬路了耶!

DSC09424.JPG

 

12:48 出來接到柏油路後左轉走馬路,總算離開泥土路,踏在柏油路上,應該可以準備吃飯了吧?不久就看到道路終點的牌子,左邊還出現了姜子寮山步道解說牌。午餐地點是前面停車場處右下方

DSC09428.JPG

 

原來這裡有一處觀景涼亭,涼亭上方還有一處空地,這樣足夠容納我們比較多山友。不過飄著細雨,地上也是濕的,煮個麵還會自動加湯。

DSC09432.JPG

 

從涼亭處其實是有展望的,只是今日陰雨,視線不佳

DSC09433.JPG

 

13:47 午餐結束,從停車場右側有水泥小路往下走

DSC09437.JPG

 

但其實走沒幾步就要鑽入右方的山徑

DSC09438.JPG

 

13:54 順著土路走一小段,居然有鋪石階的步道,看藍天地圖,這一段似乎是舊保甲路

DSC09442.JPG

 

13:56 走出來接到柏油路,左轉走一下柏油路,又會看到進山徑的入口,所以我們是走捷徑,不然走泰安路會很長

DSC09446.JPG

 

13:58 感覺進入耕種地

DSC09447.JPG

 

13:59 果然走在菜園邊,還有灌溉的小溪流

DSC09451.JPG

 

14:05 就這樣一路抄捷徑閃避冗長的馬路,下方就是學人步道的入口

DSC09457.JPG

 

14:07 一開始就要過溪,怎麼一點都不學人!學人步道聽起來應該是溫文儒雅輕鬆易行的路啊!

DSC09459.JPG

 

14:19 過溪後就是平緩的山腰路,有學人步道的樣子了,可是才一小段,右邊出現叉路往上,我們走左邊

DSC09463.JPG

 

14:20 叉路,右邊上去往泰安瀑布,左邊下去往福興宮。右邊往石門山走,看路標石門山還要4000M,怎麼蠻遠的?

DSC09469.JPG

 

14:32 原來要上上下下

DSC09476.JPG

 

石壁上,哼哈花

DSC09478.JPG

 

14:43 雖然還要徒手攀爬上岩石稜線,但吃過午餐後,本人似乎滿血復活(?)剛剛走保甲路和要爬往石門山都還蠻順的

DSC09485.JPG

 

14:55 經過320峰後再往下坡,看到對面的山友在爬上坡,表示自己也要下去再上去啊~

DSC09493.JPG

 

15:01 上去後從岩石堆旁走過,這處岩石堆得很像一面石牆

DSC09497.JPG

 

15:07 下一段小坡再往上走

DSC09505.JPG

 

15:14 來到石門山,H276M,土地調查局圖根點,周圍有一小片空地

DSC09513.jpg

 

15:19 石門山過後,穿過一片芒萁

DSC09518.JPG

 

15:25 就要一路下坡到山下,石門山下山路徑很陡滑,擺出一種已經放棄人生讓他滑落谷底的態度,就可以一路咕溜下去(記得要邊拉繩子邊下,不然咕溜變成咕拜就不好了)

DSC09522.JPG

 

15:40 下到雜草小徑,坡度比較和緩些

DSC09527.JPG

 

15:41 看到下方有民宅了

DSC09528.JPG

 

15:42 從略為雜亂的竹林和雞舍旁走出來到水泥路,右轉走往社區

DSC09530.JPG

 

15:43 穿過鐵門的洞出去

DSC09531.JPG

 

15:57 順著社區內道路左轉,再下階梯,出來到大馬路,順著大馬路走,原來橋下那一處黃綠色像橋梁的結構,是往百福車站的連通道,走進去就能到百福車站,搭火車回家囉!

DSC09537.JPG

 

藍天地圖,螢光黃的就是今天走的路線,從望古車站走到百福車站。

DSC09538.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原蟲 的頭像
    原蟲

    奇異果很多毛⊙_⊙"

    原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