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時間:2017.07.07~07.10
天氣:太陽出來就會很熱,但下雨都突然一陣大雨
參加隊伍:阿晟私揪隊
路線行程:Day3:氣象站→奧本嶺山→野銀→地下屋導覽(野銀)→朗島划拼板舟→東清秘境探索
這幾天的蘭嶼都是下午來個急奏的大雨,本來規劃要走的尖禿山有困難地形,也怕下過雨後危險,於是決定爬奧本嶺囉~
5:00 第三天一樣是早晨出發才不會曬,從民宿門口出來看到朦朧的清晨,這種柔和的光線,讓人懷疑這顆到底是太陽還是月亮。
往蘭嶼的中橫前進,其實就是往氣象站那條路啦!
5:31 中橫公路的某處轉彎點,就是登山口,而且這邊剛好有片空地(草地)可以停車,登山口要翻過圍牆進去
轉彎點這邊的路標,就是東81,1K處
5:43 車輛停放好,也整裝好就出發了,不一定要翻過圍牆,因為圍牆到邊邊就沒了,可以繞過去轉進去
不過繞行的路,腳下其實有落差,雖還不至於到山崖的地步,不過畢竟高低落差不小,等於是抱著圍牆壁走進去。
5:45 進去圍牆內後,沿著圍牆走一小段坡,就要左轉
5:49 路跡蠻清楚的,大家有種爽到了的心理
5:52 順著路徑往左,我們在想是不是最近有人在這邊進行農作物的整理,所以把路徑整理過了?
6:02 穿過雜木林後,來到一處樹比較沒那麼高,可以看到右側山頭的地方
咦?視線所及的山頭,據說就是我們的目標:奧本嶺,那是哪一顆呢?比較高的那顆才是。
6:04 繼續前進則是進入芒草中,這邊路跡就不清楚了,畢竟整片都是芒草,眼睛都看不到前方,領隊要努力抓方向砍草。
6:07 往前走是順著山坡稜線往上
站在這處斜坡上回頭往海邊看,看到白白的建築物,那是蘭嶼氣象站!所以後方的山頭(箭頭所指處)就是我們前一天的三田山啊~有沒有成就感我是不知道啦!只是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我到現在對蘭嶼山頭分布的東西南北向還是覺得很搞不清啊~
看個比較寬的全景圖,嗯嗯~不遠處海上的軍艦岩
至於前進的方向右側,則是奧本嶺,據說我是用山頂上的紅斑來辨識...
6:16 爬上這個小山坡的頂端,以為爬上小山頂後可以輕鬆了,接下來卻是進入樹林內。
6:21 在茂盛的密林中前進,由於海拔低又多雨,植物生長很快的,即使有前人路跡,一陣子沒人走,植物就很快長回來了。
6:38 因為要砍路,前進速度就慢了,走過一片芒草後,再接雜木林,偏左轉
6:42 緩坡向上往前,一邊對照著GPS的前人航跡,應是要在某一處右轉,一邊往前一邊注意是否右邊有叉路的痕跡。
領隊在前面努力砍路,我們則睜大眼睛看是否有叉路痕跡時,大家很驚喜地看到葉子上有隻白蝸牛在爬行。
喔喔~這是蘭嶼特有的光澤蝸牛啊!緩緩地的綠色葉子上往前爬,從殼到身軀都是白色帶點透明的。
6:52 對照航跡,我們其實已經超過右轉的叉路了,領隊決定不回頭,直接往右砍路
嗳~灶馬或蟋蟀之類的吧
7:00 這條路是砍出來了,所以要邊走邊綁布條,免得回程找不到路。
7:05 簡直就在像叢林裡穿梭,這次來蘭嶼我才知道原來蘭嶼的樹林這麼潮濕。
7:08 鑽過倒木,這一段路面起伏都不大
7:12 出現了木頭柵欄(的遺跡?),有幾根排列的木柱,不過木頭已經有腐蝕
地上還有鐵絲網,猜測是不是舊的農耕地,作為圍籬或怕闖入耕地的設施。這一處地勢平坦,休息15分鐘
7:26 繼續出發往前走,這邊植物沒那麼密了,經過柵欄的木頭柱
這張是我抬頭看到葉子時拍的照片,看起來很像黃金葛,如果是黃金葛的話,外來種植物入侵山林的問題已經蔓延到外島了嗎?
有網友指正,這是拎樹藤,而非黃金葛。拎樹藤原產於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中國大陸及台灣海拔2000M以下的山區,常見於林緣,攀爬於各種樹木上。是台灣本土性植物總是令人感到開心。
7:40 偏右走後轉個小彎,接到一條明顯路徑,這應該就是紀錄上的路徑,只是我們剛剛在芒草和樹林時,看不到該轉彎的明顯叉路口,只好砍路繞了一下,反正現在就接回路徑了。
7:43 左轉走在路徑上,可以看到小徑還蠻明顯的
7:45 不久就遇到了爬升路段,坡度不會很陡,主要是路面土質是鬆軟的濕土,比較容易滑腳。
爬上一處展望點,可以看到一小片一小片方方的田啊!
7:47 繼續往上爬,坡度就越來越陡了,路徑是還蠻明顯
7:51 Z字形的坡,左轉後看到山壁旁有一條黃色塑膠繩,可拉黃繩輔助過這個小山崖後右轉陡上
7:54 抬頭往上可以看到天空,表示要爬上坡頂
7:54 爬上一小段就離開樹林,上來到陽光曝曬陡坡,從這角度看,本以為爬到上面就到小山頭(當然是假山頭啦!)
7:57 想不到只是視線被遮住罷了,爬上來就可以看到前方依舊是陡坡
9:59 這個山坡由於坡度陡,而且泥土比較濕軟,旁邊的植物又不是很堅固的樹木,所以前人有架黃色塑膠繩(合掌感謝)
8:01 爬上前方的山頂,就是剛剛從側面看,M字形的第一個山峰,第二個峰就是目標奧本嶺啦!
站上第一個峰,視野更遼闊了,從左邊數過去,氣象站、山田山、軍艦岩,以及海邊的村落清晰可見
8:04 從第一個峰(假山頭)往奧本嶺前進時,又進入看不到視野的林中小徑
8:06 但是路徑還算清楚,起伏也不大,也可以看到其他隊伍的登山布條,表示不久前有山友造訪奧本嶺。
8:10 走到一條前方的橫路,左邊隱約也可看到山徑痕跡,往奧本嶺則是右轉。至於左邊...就是傳說中可以通往大天池的路啊~~~
右轉後跟著樹林中的路徑和布條前進
8:16 其實就是在樹林中彎來彎去繞行
8:18 從樹林中鑽出來到芒草坡稜線,左邊是山右邊是海
經過右腳邊的一塊磚紅色土坡,這就是遠觀奧本嶺山頂時,他禿頭的那塊紅斑啊~(就當成是頭頂胎記吧)
經過小紅土空地繼續沿著稜線前進,前方的雜草林中會有一小塊空地
8:20 奧本嶺,H300M,三等三角點(No.1084),當然周圍雜草會這麼乾淨是有把周圍的草砍一砍清理過,不過我們當天造訪時是還能看到基點,不至於全部淹沒在雜草堆點啦!至於前一天的嶺端山,就真的完全是看不到基石,要想辦法在竹林和草堆裡找出位置來。
站在三角點的位置,往來時路看,可以看到斜坡上的紅土崩塌地,以及遠方不知是否是大天池的方向?
8:40 離開三角點往回程走,原路來回
8:46 回來到樹林中叉路,直行隱約的路徑據說就是往大天池,我們要下山則左轉。
8:50 回來到要拉繩的第一個峰
8:51 要下去時發現真的其實還蠻陡...
8:57 比較陡且山路旁植物難借力的坡,有前人架繩輔助,拉繩下陡坡
9:00 下來進到樹林內的黃繩處,在橫走的小山崖,由於土質比較鬆軟,黃繩又鬆鬆的,怕大家拉黃繩時重心不穩偏向山崖危險,我們領隊加了一條扁帶(扁帶就留在原處給後人使用囉!)確保,過這段小山崖後右轉下去
9:06 回到平緩的林中小徑,雖然直行的路看起來蠻清楚,但是怕走一走路跡不清又要重新砍路,我們還是照來時路吧!右轉進入我們來的山徑。
9:11 經過樹林中的柵欄木柱
9:16 走出來到準備要下草坡的展望點,看到奧本嶺,還有紅色禿頭那塊,此時才發現山頂基點後方有一塊突出的石頭(像小煙囪那個形狀),不過當時沒注意到,沒繼續往前探勘。
9:18 右轉穿越芒草
9:18 順著草坡往下走
9:19 進入比人高的雜林,在月桃、芒草等中前進,低頭看到開著的小花
野菰,是全寄生的植物,一年生草本,沒有葉綠體,本身不行光合作用,喜歡寄生在芒草或其他禾本科的植物根部,由於形狀之故,別稱為土地公拐(好可愛的別名)。
9:31 順著路徑走,看到水泥圍牆和馬路了,這次懶得抱著圍牆用繞行的,乾脆爬上圍牆跳到馬路上
跳出來就是這條公路的轉角(箭頭為機車停放處及山徑入口方向,其實如果爬得上水泥圍牆翻過去也是可以的)
爬完奧本嶺山等於今天著重點行程就完成,心情輕鬆開始玩樂,先騎車回到紅頭村,羊群出來散步到海邊,蘭嶼另一個景觀就是路上和海邊岩石上,常常可以看見飼養的山羊在逛大街,所以民宿也提醒我們住在一樓的大門要關好,不然羊兒會進去拉屎。
來蘭嶼就是要步調緩慢的輕鬆旅行
因為有人要寄明信片,我們來看一下蘭嶼很有當地風味的海洋郵筒,旁邊還放置有印章自己蓋,話說我好像集完一開始的陽明山東西大縱走戳印拿到一張證書後,後來不管去哪裡玩耍都沒在玩蓋章了,因為蓋完章的本子或紙張我也沒好好收藏,都亂塞,乾脆就不蓋了。
來到青青草原,大家目標雖然只是到青青草原散步,但是他們上次有來找草原上的一顆基點,哇哈哈~所以我可以多賺到一顆基點。假日的青青草原入口,會有販賣飲料和創作飾品、衣物等的攤位。
踏入青青草原後往海邊走,往非草原的反方向看,嗯~據說這方位是大森山?(結果一講什麼山我馬上忘了,反正這次沒有要爬)
反正就是在大草原上的步道散步,而且石板步道上常常有羊大便啦!
海上不遠處,是有人一直想上去的小蘭嶼(上面有一顆基石)
走到草原尾端,看到一個金屬蓋寫基準點,看著隊友,隊友說:不是它~這只是附贈的小前菜基準點。
繼續再往前,就看到了藏身在草園中的基石,所以要走到步道盡頭,繼續往前方的草堆裡走
南岬角,H56M,三等三角點(No.1108),位於蘭嶼的青青草原上喔!
草原繼續往前看有個落差的坡度,但是似乎可以一直延伸走過去?
所以這是看海的基石(基石在看海),如果不是草地上可能到處暗藏陷阱(羊大便),在草地上打滾應該也是很棒的
摸完基點,這次只有我豐收啦~其他人都摸過南岬角了,我們散步回程。
經過一處海岸礁岩,碧綠海水拍打礁岩激出的白色浪花,不少遊客在這景點拍照。
然後騎車繞行蘭嶼的公路,往野銀移動,快到野銀時,經過海邊一處涼亭,看到停了不少機車,這個涼亭旁的小路應該就是通往另一個蘭嶼秘境,野銀冷泉。
我們肚子餓了,先進入野銀部落,經過很有特色的野銀教會。
經過一間小餐館,其實看到到芋頭銼冰的字眼,在這間吃午餐。點完餐後和老闆閒聊,原來老闆在飯店當過大廚喲!
炒飯、炒麵、肉燥飯、鮮魚湯,還有一種口感像木耳的海菜。肉燥飯偏油(肉燥都肥肉),炒飯倒是乾爽可口,鮮魚湯則是當地漁民抓到什麼魚,就簡單用薑絲煮去腥,完全就是吃魚本身的新鮮美味。海木耳前一天在蝴蝶蘭也有吃到,大家蠻喜歡這種植物的口感,今天得知店家有這種食材,再點來吃。
野銀地下屋導覽。之前就有請民宿幫我們預約地下屋導覽,時間到了來找導覽的大姊(地下屋主人)
地下屋是蘭嶼的傳統房子,不過後來因為興建新房舍而拆除了不少,現在保留最多地下屋的是野銀村,可能因為以前遊客隨意進入,現在都有用圍籬保護。從外面看只能看到屋頂,屋子的實體構造在地面下。
蘭嶼的地下屋分成三個獨立的部分:主屋、工作室和涼亭。這次參觀的地下屋,屋主仍然會利用部分空間(燻魚之類的),主要居住的空間雖然實際上不居住了,就擺放一些以前的生活器物,讓參觀者更能了解昔日居民在地下屋內實際的生活情形。主屋就是日常生活之處。
這一部分就是屋主在飛魚季時,仍有在利用的空間,用以燻魚之類的。
這是另外一間獨立的小房舍,就是工作室。工作室是手藝品製作、招待客人的場所。
地下屋的門口,我們詢問屋主關於地下屋會不會積水,怎麼排水?屋主指著門口排水溝和排水孔給我們看。
從地面(草地)上看,石牆有三層,用不同大小的鵝卵石堆疊起來,房子的構造,面海的屋頂長度比面山(靠山)的那邊長,據說是海風吹來時可避免被掀翻,以前傳統屋的屋頂是茅草建的,但茅草收集較難,又容易壞掉,後來就改成黑色油布,但是夏天具有集熱效果,超悶熱的。屋主也好奇我們怎麼約在中午過後要導覽地下屋?一般他們都是安排在傍晚才不會熱。旁邊草地上那個像蘭嶼燈塔的路燈,屋主說是某年政府做的,可是大都數壞掉了難以維修,所以就是外觀純裝飾用而已。
在野銀的路旁,還設有部落的戶外導覽圖,空照圖和簡單的房舍區域介紹。
聽屋主解說完,我們就坐在屋外涼亭的部分Q&A,看著這座屋子前的3個靠背石,想像傍晚時靠著石頭吹海風聊天的景象。
東清秘境。結束地下屋的參觀後,我們往東清部落走,想探探看東清秘境。從海邊民宅後的道路走,往前可以看到情人洞。
其實也不算是秘境了,很多遊客都知道,機車在海邊的砂石路上騎到一半,就可看到這邊設立了一個停車的木板,我們就找空位停車。
沿著砂石小路往前走,看到這處民宅(前一天在草山上看得很清楚)前,右轉往海邊走。
在礁岩上走路不是很順,鞋底如果太薄一定會容易腳底痛。順著路徑看到靠近海岸時,礁岩中有一個大洞。
蹲在礁岩上往洞裡看,裡面海水湧入,自然隔成一個可以安全玩水的小天地。正當我們蹲著看向這秘境張望時,有位親切的遊客就用手比方向,告訴我們要怎麼下去。
走到一端爬著礁岩下去,落差比較大之處,也架了個木板,方便爬下去。
由於跟此礁岩和外海相連,所以就是個海水浴場囉!而且踏進底部是砂岩,踩起來蠻舒服,深度大概從小腿到大腿
也可以走到外面那一池,不過中間要跨過比較深,就是深度到大約是大腿處,我捲起來的褲管會濕掉,就留在裡面這池玩水(兒童池的概念)
這就是東清秘境之一,有帶小孩的話,其實來這邊玩水真的不錯,不會有波浪,水淺也比較安全,不過還是要注意潮汐狀態,我們在裡面玩水時,慢慢漲潮了,有位遊客放的包包比較靠近水邊,就被漫上來的海水浸溼。
在蘭嶼的海邊常常可以看到寄居蟹,表示開心。
繼續騎到朗島部落(我們根本是在環島吧!)因為跟拼板舟教練約定的時間差不多到了。要划拼板舟的人,可以把背包寄放在攤販處。
沙灘上排了一排拼板舟,有圖案(家徽)是他們捕魚用的,沒有圖案的才是給遊客用,大家遊玩時,也不要任意爬到人家的船上拍照,要互相尊重文化。
教練幫忙把拼板舟抬到水邊,我們人多分成兩組人馬,先上的一組穿上救生衣,準備出發。
教練會拿一個防水袋,把相機或手機等怕水的物品裝入。
然後就出發了,雖然看起來好像滑得有點遠,其實我們第一組人馬根本都漂浮在水上而已,槳揮的方向都不同,所以拼板舟沒什麼前進,是教練在小船旁游泳幫忙推著前進的啦!
後來領隊也受不了,乾脆跳下海幫忙推船(順便浸海水泡涼),這一組實在太廢了啦!不禁讓我們後一組懷疑,滑拼板舟是不是很難?
換我們這組上場了。教練傳授完技巧後,我們先協調好要怎麼划
拼板舟緩慢地離開岸邊往海上移動,我們很懷疑是真的划過去還是教練幫我們推的,教練說他只是幫我們扶著船,我們是靠自己移動的,呵呵~雖然很慢,也是靠自己的力量划動啦!
玩完拼板舟後,去找另一個秘境:貝殼砂。在環島公路上,東清-朗島中間,路過海邊一幢廢棄的水泥屋時,停車走進去
其實已經被走出一條通往海邊的小徑
走出來到海邊,看到軍艦岩很近。這邊的沙灘比較不同,蘭嶼海岸常以礁岩為主,這一處的沙岸則是貝殼經過風化後變細的
顆粒比較細的沙灘,整片看起來白細白細,踩在沙灘上腳底不會痛(不然踏過礁岩鞋子太薄常常覺得腳底痛哩!)
也有顆粒比較粗,貝殼的部分,大家就蹲下來找貝殼
放大看:被磨損風化的顆粒不一,這一處等於是貝殼→沙粒的過程
蘭嶼的海岸上有很多造型獨特的礁岩,有些有名稱的立牌,或是各憑想像。這個寫:火把岩...嗯~也有一說是玉女岩啦!
要往椰油前進時,靠山的那邊有很明顯的山洞:五孔洞。顧名思義應該要有五個洞啊~所以我們就進去探路。
最大的洞口門口有解說牌,是一系列的海蝕洞,五個洞口相鄰,其實騎機車經過這一處時,旁邊有比較不明顯的小洞口,應該就是解說牌上所說蛇的家。
這個很大的山洞應該是相鄰的第三洞和第四洞,也就是可以從第三洞進,第四洞出來,其餘洞雖然有相連,但相通處內部狹窄,基於安全起見,我就沒爬進去探了。
這個有沒有像一艘坦克的外型呢?在夕陽餘暉中,邊數著海邊造型奇趣的岩石,慢慢朝著民宿回去。
後記:我今天(就是107年!)被某領隊催稿了,我腦中冒出的訊息卻是:我終於拖稿到半年以上了啊~(完全不知悔改貌)有一種兩眼無神望著天的蒼茫感。
Day1.草山與夜觀角鴞
http://protozoa.pixnet.net/blog/post/45488580
Day2.三田山與嶺端山
http://protozoa.pixnet.net/blog/post/45511854
N年前的蘭嶼遊記
獨行大天池
http://protozoa.pixnet.net/blog/post/28345895
剛好碰上招魚祭
http://protozoa.pixnet.net/blog/post/28354007
小天池與氣象站
http://protozoa.pixnet.net/blog/post/28383711